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7日电(林波 刘雨)近日,作为2025中国·宁波(江北)慈孝文化主题月重要主体活动,“诗映慈心 孝行天下”——“慈”间文化对话活动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举办。
慈城,以慈名城,以慈建城,从汉代大儒董仲舒六世孙董黯“汲水奉母”的故事开始,这里的山山水水便与慈孝结缘。
近两千年来,慈孝之风绵延不绝。宋元以来这里受帝王旌表的孝子孝女达三十余人,如今古城还留存着节孝祠、张孝子祠、三忠墓等数十处慈孝文化古迹。

近日,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作为“慈孝文化之乡”,近年来,江北区以慈孝为媒,不断传承与创新慈孝文化传播载体和形式,自2009年起每年都举办慈孝相关活动,通过表彰慈善典范、组织文艺展演、开发文创产品、推出惠民福利、丰富人文景观等多样化方式,让慈孝文化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此次活动现场,来自文史、经济、艺术等领域的学者大咖,聚焦“慈孝文化的破圈之道:从精神内核到社会实践的当代路径”主题,围绕慈城“慈孝基因”的历史溯源、古县城中的慈孝意象、当代社会的慈孝表达、家庭教育中的慈孝认知、社会问题的“慈孝新解”等话题,开展主题分享和文化对话,为推动慈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注入思想动力。
活动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以诗词和典故为钥解码慈孝文化的丰富意蕴与历史脉络;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强调慈城孝子辈出的本质是地理禀赋与文化制度深度耦合的结果;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研究员阎雨从慈城“进士之乡”的美誉出发,阐述此地“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发展路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侯晓蕾则表示慈城建筑设计背后凸显着“慈孝”二字,特别是“祠堂+义庄”的公共空间堪称慈孝的文化地标。
近年来,慈城积极探索以慈孝文化作为基层治理的“软性纽带”,通过将慈孝理念融入乡规民约、建立“邻里守望”制度、组织“老年食堂”“兴趣社团”等实践,构建起社区互助养老体系。
在场学者重点关注了这种“社区共老”新模式。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教授万曼璐指出这种模式不仅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更是一种社会化的“情感与劳动分流”,既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也让子女可以给父母提供更高质量的陪伴。
据悉,10月慈孝文化主题月期间,一系列精彩活动将在江北区轮番上演。“慈孝少年看宁波”招募活动,面向青少年征集“慈孝”表达;“一日看尽慈城花”探访直播,带领网友云端打卡慈城慈孝文化地标;专家学者调研行,深入挖掘地域慈孝文化脉络;大屏节目《诗行庭院》,开启一场融合探访、AI与体验的慈孝文明“时空”探索之旅……这些多维活动以新潮视角激活传统慈孝文化,营造出全社会崇慈尚孝的浓厚氛围。
江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主题月为契机,进一步创造性推进慈孝文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弘扬慈孝活动,推动慈孝从“小家”走向“大家”、从“小爱”升华“大爱”,努力做好慈孝文化的坚定守护者、积极践行者、勇敢开拓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