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9日电(张煜欢)文艺汇演,绽放银龄风采;健康义诊,传递暖心关怀;趣味运动,悦动花样生活;集体寿宴,点亮欢乐时光……10月29日正值重阳佳节,浙江各地的“银色家园”里,一系列精心组织的敬老主题活动,让传统佳节暖意融融、笑声不断。
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征程中,积极协同发挥老龄工作和老干部工作优势,共同破解人口老龄化加快背景下资源通道不够均衡、服务供给不够多元等问题,以“银色星火”照前路,用“家园幸福”绘美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新路径。

图为市民参与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浙江省委老干部局供图
空间翻转尽显温暖底色
走进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暖心99”银色家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处乡镇银行网点的闲置空间。如今,这方近1400平方米的空间已成为老年人的社交乐园和文化驿站。老人们三五成群,或阅读、或闲谈,气氛宁静而融洽。
从“闲置空间”到“养老热土”,折射出浙江“银色家园”独特的建设理念:坚持协同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以政府为主导、财政资金为主渠道的阵地建设模式。”浙江省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介绍,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既盘活了存量空间,更以低成本拓展了服务覆盖面,达到了四两拨千斤、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
从闲置资源的“有机更新”,到公益资金的“注资改造”,再到多方力量的“共建共营”,浙江通过巧妙翻转空间“魔方”,让“家门口”的养老阵地焕发新生:461个、总计35万平方米的“银色家园”已遍布城乡,守护着最美“夕阳红”。
服务多元筑就幸福港湾
重阳节当天,一场别开生面的“银龄集市”在泰隆银行台州黄岩支行“银色家园”举办,银发好物、中医义诊、金融防诈等主题的摊位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老年人驻足体验。“在家门口就能找医生义诊,了解健康知识,还能采购生活物资,太方便了。”70多岁的王奶奶说。
文旅风渐起,以“游”养老受青睐。在宁波市鄞州区,旅居慢游已成为当地银色家园的金字招牌。据介绍,鄞州区委老干部局以银色家园为主阵地,联合卫健、文广等部门深耕本土文化推出5条文旅线路,东钱湖福泉山的山水美景、陶麓村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满足了银发一族“诗和远方”的新需求。
杭州市在老年大学城北分校“银色家园”举行2025年孝亲敬老消费季活动,以科技解锁智慧养老新方式;衢江区定制“幸福银龄·情暖桑榆”特色服务清单,形成需求响应闭环机制;庆元邮爱银色家园和门球协会联合开展门球赛……放眼整个浙江,一个个独具特色银色家园正让养老服务变得可感、可及、可享,成为老年人的幸福港湾。
创新赋能构建长效机制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基础在阵地,关键在可持续运营。如何让银色家园从“建起来”到“活起来”,浙江亦有创新。
基础型、拓展型、综合型……有意思的是,在绍兴,银色家园如同游戏中的等级一般,拥有着不同级别。为推动银色家园规范化发展,绍兴于今年出台《绍兴市银色家园分级建设标准》,对场地空间、设施设备等情况提出具体的标准要求,将银色家园分为三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功能,如基础型重点开展反诈宣讲、实操应用培训;拓展型承接部分街道、社区老年教学功能等。标准实施以来,绍兴全市银色家园建设严格对标,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蝶变跃升。
数据统计,自2020年建设首家银色家园以来,浙江银色家园已惠及老年群体170万人次,累计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反诈宣传等15922场次。相关工作获评“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
如何让银色家园持续散发魅力,确保其“门常开”、吸引长者“人愿来”?
“我们不仅要立足老干部工作,更要融入老龄事业发展全局,不仅要着眼当前,更要拥抱未来,努力立好浙江标杆,为全国做好示范。”浙江省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重点实施银色家园培优育新“双百”工程,优化提升100个已建成的银色家园,新建100个银色家园;进一步扩大“合作圈”“朋友圈”,同时运用数智化手段,突出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推进银色家园高质量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