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护水者联盟亚洲区域活动在杭州举行
2025-10-29 21:31:54   来源:中新网浙江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9日电(记者 王逸飞)“We are waterkeepers!”10月27日至29日,护水者联盟亚洲区域活动在杭州举行。活动中,钱塘江、鳌江、运河等浙江部分水系的护水者代表手持“WATERKEEPER”字母依次登台,用质朴而坚定的方式对外宣告守护每一条江河的共同信念。

  活动吸引来自中国、美国、孟加拉国、尼泊尔、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蒙古国、泰国等国家的护水者代表齐聚一堂,围绕“AI赋能水保护”展开深度对话与实践探索。

  在护水者联盟亚洲区域活动的主场活动——第六届“面向未来的青少年水科普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副会长、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主席王以淼表示,AI技术让环境保护“耳聪目明”,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智慧决策的跨越。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模拟水文情景,AI正从工具演变为驱动治理模式创新的核心引擎。AI不仅是治理利器,更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让千年水文化在数字世界获得新生,并为全球水治理贡献智慧。

  全球护水者联盟副主席Mary Beth Postman表示,水危机是当今世界最严峻的挑战之一,AI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模式识别能力,使水保护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预警”与“精准干预”的新阶段,期待科技能真正赋能各地区河流、湖泊与海岸线的保护。

  中国水利博物馆纪委书记、副馆长唐燕飚表示,该馆长期致力于将悠久的治水历史、先进的水利科技与当代水情教育结合,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引导全社会形成惜水、爱水、护水的自觉行动。将AI智慧注入水治理,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治水理念的深刻变革。

  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党委委员、人事部主任夏益杰回顾了“同一条钱塘江”公众参与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的历程。自2019年发起以来,这一项目已发展成为凝聚多方力量、融合科普教育与生态文化的公益平台,为全球跨境河流协同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样本”。

  在《AI赋能水保护-前沿技术与精准治理》专题分享中,多项创新技术集中亮相。浙江省水土保持学会专家陈国伟以“无人机低空遥感在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为题介绍,浙江作为“基建大省”,每年大量工程导致地表扰动与弃渣堆积,易引发水土流失甚至滑坡灾害。无人机技术正成为水土流失防控的“哨兵”,助力实现“动态监管、精准治理”。

  来自浙江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的张超分享了“具身智能测绘机器人”在水利巡查中的应用。来自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丁锡旭则展示了“基于环境DNA的水生生物智慧监测创新实践”。来自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Dominik Sprenger介绍了德国的“KI-HopE”项目,其通过AI整合气象、水位、土壤和地形数据,构建小流域洪水预测模型。

  此外,在《AI赋能水保护-数字传承与科普赋能》专题环节,各方代表探讨了如何用科技守护水遗产、赋能水科普。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水利博物馆、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浙江省科协资源环境学会联合体、浙江省科普联合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专业区域中心主办,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杭州市生态文化协会、萧山区科普联合会承办。(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