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虹”管家暖民心 记浙江海宁车管所所长陈丹虹
2025-10-31 13:48:00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31日电(胡丰盛 徐卉婷)近日,浙江省海宁市车管所培训教室里,12位70岁以上的老年学员正认真听讲。海宁市车管所所长陈丹虹用方言讲解“三力测试”题型,教室里洋溢着温暖氛围。

  “这是最好的重阳节礼物,陈所长讲得清楚,我一定能通过测试。”学员老李信心满满。

  这位1988年出生的女所长,4年前从刑警转任车管所后,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举措,被民众亲切称为“虹管家”。如今,她已成为2025年最美“浙警”候选人。

陈丹虹用方言讲解“三力测试”题型。海宁市公安局供图

  陈丹虹用方言讲解“三力测试”题型。海宁市公安局供图

  小照片大情怀:“一窗通拍”便民生

  2021年,陈丹虹刚调任车管所所长时,发现民众办理驾驶证换证业务常因忘带照片而烦恼。“民警同志,我照片忘带了,今天是不是白跑了?”这样的话语她每天都能听到。

  一位老大爷的感叹触动了她:“要是身份证照片你们这里也能用,该多好啊!”

  “为什么不能?”她带领团队历时半年,深入研究政策法规,打通系统壁垒,成功研发“一照通”系统,实现符合标准的证件照直接调用与印制。海宁车管所成为浙江省首个推行驾驶证照片“无纸化”服务的车管所。

  当浙江省“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民生实事项目启动时,她主动对接交通部门及驾校,将改革从驾驶证“补换领”延伸至“申领”环节,从源头杜绝重复采集。2023年4月,浙江省改革现场会在海宁召开,这项创新荣获全国“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和全国政务服务“金钥匙奖”。

  如今,仅海宁车管所年均服务民众7.2万余人,节省社会成本超180万元。

  小细节大担当:法治护航守公正

  车管工作不仅是服务窗口,更是法治前沿。去年5月,陈丹虹在审核中发现办理超限车临牌的申请量陡增,材料齐全却显反常。刑侦出身的她立即警觉:“这会不会是‘黄牛’在骗临牌?”

  她带队实地走访调查,发现有些公司根本不存在,有些建筑工地完全不知情。原来,一伙专业“黄牛”通过伪造材料骗取临牌,以每块700-900元的价格售卖,导致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急剧上升。

  “不予发证,线索上报!”有申请人遭拒后扬言投诉。陈丹虹义正词严:“真正有需要的企业,我们绝不漏发一张;但想弄虚作假,我们绝不容忍!”

  此后,她着手构建“风险闭环管控机制”,梳理出临牌办理、解除抵押等高风险业务清单,明确“异常必查”原则,制定核查规范。

  今年,工作人员在审核车辆解除抵押业务时,发现农业银行某支行材料中存在错别字。启动风险管控机制后,确认全套材料均系伪造。陈丹虹立即在嘉兴市“吹哨预警”,为农业银行拦截损失60万元。

  近年来,海宁车管所累计查处并移交嫌疑线索23条、涉案人员15人,避免损失430余万元,有效净化了车管服务环境。

  小窗口大作为:驾考改革促共赢

  驾驶人考试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民众呼声、驾校怨声、实习期驾驶人的违法率和事故率,让陈丹虹深感责任重大。

  她主动投入海宁市学驾考综合服务集成改革,联动交通、卫健、驾培机构,打造学驾考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体检、报名、培训、考试、领证一站式服务。通过流程再造,整个驾考周期缩短30%,让民众感受到“有一种幸福叫驾考在海宁”。

  她不满足于“提速”,与专班成员建立“1+1+3”监管体系:一个线下中心统管、一个线上平台监测、三项机制保障。与卫健部门协同严把“病驾”准入关,精准筛查隐患人员291人;与交通部门推行“学时联审联查”,有效堵塞“异地飞单”漏洞,外地转入量下降93.8%;建立驾校质量评价机制,引导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

  改革以来,学员考试一次通过率提高5个百分点,实习期驾驶人违法率和事故率分别下降16%和28%,驾校营收增长600万元,实现了民众受益、行业增收、交安提质的“三赢”局面。

  从“一窗通拍”的民生改革,到“闭环管控”的法治护航,再到“学驾改革”的协同共治,陈丹虹的每一项实践都回应着民众期盼。她说:“真正的成绩单,就在民众舒展的眉头和竖起的拇指里。”

  钱塘潮涌,奔流不息。陈丹虹以初心的引力汇聚服务的涓流,以担当的臂膀拥揽民众的需要,不断书写着暖心车管的“虹”色篇章。(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