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31日电(曹丹)浙江丽水学院依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联合地方搭建UGS(大学—政府—学校)共同体,通过“混合学习共同体”范式,有效破解城乡教育二元发展困境。

丽水学院一景(资料图,丽水学院供图)
该项目打破传统“中心—边缘”的思维定式,构建起城乡学校深度融合、双向滋养的有机教育生态。团队重点打造“共网、共资源、共师资、共活动、共经费”的五维共享平台,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实现课程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活动等核心要素的共建共享。
丽水学院教授王淑莲介绍,借助这一平台,乡村学生得以共享城市优质特色课程,深度参与跨区域项目式学习;城乡教师则能开展常态化线上联合备课、观课议课与专题研讨,逐步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共同体”。
项目还着力推动教师角色转型,通过系统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协作能力,助力教师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者与师生共同成长引导者。在技术赋能教育的过程中,项目始终注重人文关怀,确保“技术有温度、教育有深度”。
截至目前,该项目实践成果已逐步显现:丽水已有4个县(市、区)成功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乡村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城乡教育差距持续缩小,全市县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连续两年位居浙江省首位。
“实践证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不是让乡村模仿城市,而是要在共同质量基准上彰显个性;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目标不是外在资源的‘均衡配置’,而是内在发展能力的‘协同激发’,我们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升级为‘造血式’共进。”丽水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