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浙江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 魅力何在?
2025-11-02 17:31:26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2日电(林波)2025年是浙江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

  近日,以“海丝古港·东方起点——东亚文明互鉴与未来共创”为主题,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文都对话”在宁波举行。围绕青瓷文化、饮茶文化、藏书文化、海丝文化等宁波标志性文化符号,众多国内外专家与文化学者,深入挖掘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再次深化了宁波“海丝古港·东方起点”的国际认知。

近日,2025中日韩青少年(宁波)交流活动现场一景。 (主办方供图)

  近日,2025中日韩青少年(宁波)交流活动现场一景。 (主办方供图)

  2015年9月,宁波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独特魅力,与日本奈良、韩国济州携手当选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

  十年来,宁波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加大“走出去”和“请进来”力度,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大市”到“文化开放强市”的跨越。

  “东亚文化之都”,何以是宁波?

  历史上的宁波,早已不是单纯的滨海港口城市,这里不仅是全球物资商贸的集散地,更是东亚文化交流、思想碰撞、文明互鉴的枢纽地。

  复旦大学教授沈岳明从秘色瓷的独特魅力与工艺标准切入,阐述了越窑青瓷如何凭借其类冰似玉的超高质量、晶莹细润的天青釉色、精妙绝伦的烧造技艺,成为东亚窑业文化的独特载体。

  沈岳明认为越窑秘色瓷因其“品质极佳、成本极高、产量极低”“不得臣下用”的特质,决定了秘色瓷在当时更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近日,中日韩青少年参观宁波天一阁。 (主办方供图)

  近日,中日韩青少年参观宁波天一阁。 (主办方供图)

  日本陶瓷考古专家山口博之则用出土文物给出实证:8世纪起,日本境内的中国早期贸易陶瓷中,越窑青瓷占比高达很高,被称为“唐物”的它们,在当时的日本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这些越窑青瓷从宁波的港口出发,经福冈鸿胪馆分销至日本各地,北至秋田、南抵冲绳,都印证着宁波作为运输枢纽的不可替代。

  “不仅如此,宁波也是东亚茶文明的‘源头’与‘枢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冬梅在对话中讲道,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茶树遗存,将宁波茶文化历史推至新石器时代,奠定其茶文明起源地地位。“而到了唐代,宁波更成为茶文化传播的港口。”

  “最澄法师等日本僧人从这里带回茶籽与茶艺,这是有明确记载的东亚茶文化跨域传播第一站,此后茶才融入日韩日常。”她认为,文化的有效传播,在于如茶叶般能深度融入当地生活,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一部分。“这也为我们现当代的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历史启迪。”

  浙江大学教授王勇提出的“海上书籍之路”,更让宁波的文化枢纽角色具象化。他指出,唐代日本遣唐使即便伤亡过半,仍坚持满载书籍归国;宋代宁波港是东亚枢纽港,中国书籍与瓷器一同跨越海洋,成为汉字文化圈的精神纽带。“宁波,不仅是一个港口,更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超市’”。

  “2009年国立奈良博物馆的‘圣地宁波’展览,其副标题‘所有的一切都来自这里’道破关键。”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西山美香的分享,更是对“海上陶瓷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海上书籍之路”有力呼应。

  在她看来,从《五百罗汉图》里的宁波民俗风貌,到新安沉船中的展现中日贸易往来的文物实证,从宁波港出发的,不仅是瓷器、茶叶这些实物,更有书籍、书画以及随之一起“流动”的思想、信仰、艺术、习俗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交流,最后才浓缩为那一句“所有的一切都来自这里”。

  “就像德天瀑布的水流经越南再回流中国,宁波文化也以这样的‘流动感’,长期深刻影响着东亚文化圈。”宁波市社科院副院长陈建祥提到,当代文化传播需要一些“本土化”的智慧。他以孔子学院向塞尔维亚学生解释《静夜思》为例:因赤道无“霜”,老师用冰箱水汽、大西洋雾气类比,才让“疑是地上霜”被理解。“宁波要延续‘文都’影响力,就得让文化表达‘接地气’,用民间交流架起理解桥梁。”

  从“海上陶瓷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海上书籍之路”到海丝文化的交流、东亚文明的互鉴,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宁波,历史轮廓也愈发清晰,未来图景也愈发鲜明。(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