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4日电(张煜欢)近日,“千年本草”中药新质生产力行动——华夏膏方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杭州举办,与会专家、行业人士从新时代膏方行业规范化发展,如何推动高质量膏方服务落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行业新生态等方面,共同探讨传统膏方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创新路径,助力推动膏方惠及全民健康。
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罗国良表示,膏方具有药物浓度高、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和长期服用的优点,在慢病管理、“治未病”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当前,很多经典药材已经完成了“食品化”的转身,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发更多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的药食同源的膏方产品。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现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秘书长苑素云在“守正创新——中医膏方的传承与发展”主题分享中,从中医膏方的千年脉络、中医膏方学科建设、膏方学术平台共建以及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她介绍,膏方是中药制剂中最古老剂型之一,通过药物君、臣、佐、使的配伍和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经过标准熬制所形成的膏剂,具有补虚扶正,营养脏腑、调理体质、抗衰延寿的整体治疗作用。
在膏方的循证创新方面,她认为推动膏方发展要坚持循证医学研究、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文化传播与海外推广以及推动产业标准化建设,确保产品质量与行业健康发展。
浙江名中医、膏方专家施仁潮从膏方服务大众健康的角度进行分享,他表示,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膏方受到大众的青睐,作为祛病保健的有效手段,也受到医院、医馆的重视。他表示,一料好的膏方需要中医师的规范拟方用药、药师的精心熬制、服用者能够规范服用,膏方要适应个体的需要。
施仁潮认为,促进膏方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行业规范与管理。医生需要拥有扎实的膏方经验、具有一定资质并接受过规范培训才能开具膏方,以保障处方质量。此外,要通过系统化培训临床医生,提高医生对膏方的深度理解。医生精准辨证施治,并能结合时令、地域特点及膏方剂型特点来定制个性化方案。
围绕新时代膏方临床应用规范化与高质量服务落地这一主题,杭州市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常委桑杲,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常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副主委黄飞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科主任、江西省中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委员王云飞,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委赵艳参与圆桌讨论,从“临床辨证标准”“服务流程优化”“质量管控细节”等角度,分享自身的一线实践经验。
对于儿童群体膏方的应用,桑杲表示,开具儿童膏方必须紧密结合其“肺、脾、肾三脏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与疾病特性进行精准辩证。在组方时,用药讲究平和安全,以轻补为主,多选用性味平和的药物,极少使用大补或滋腻之品。为确保儿童膏方的适口性,可以在制备环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专门优化。
为凝聚行业共识、推动膏方这一中医药瑰宝的传承与创新,多方共同发起“好膏用好胶,膏方选择道地药材”倡议。这份倡议承载着对行业的共同期待:坚守本草初心,传承经典技艺;严控原料与制作质量,筑牢安全防线;加强产学研协同,加速技术创新;普及科学用膏知识,助力全民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