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4日电(傅飞扬)重阳佳节,是赓续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重要时刻。近四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持续开展“大爱菇乡·重阳敬老百村联动”系列活动,不断擦亮“大爱菇乡”县域品牌,推动孝亲敬老文化深入人心。
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多元形式开展、社会力量共参与、广泛宣传推广与持续总结提升,庆元累计发动慈善义工2182余人,开展各类敬老服务480多场,支出资金336万余元,惠及老人3.2万余人次,营造了“人人做慈善、处处显温情”的浓厚氛围。
当地以“一次聚会、一个红包、一份礼物、一张合影、一次义剪、一次义诊、一场演出”这“七个一”为基础活动框架,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创新载体,让重阳敬老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气息。
贤良镇贤良村91岁的叶匡焕老人自发张罗“敬老宴”,中午六十桌、晚上三十桌,请来全村600余位老人,村干部提前一月联络,30多名党员群众主动搭棚、洗菜、摆桌,宴席上村民唱戏拉琴,欢声笑语伴随炊烟久久回荡。

“敬老宴”现场。庆元县委宣传部供图
淤上乡蒲潭村“善行居”揭牌启用,成为百余名老人日常休闲的“精神家园”,实现从“物质关怀”到“精神共富”的跨越;荷地村慈善爱心基金在八周年之际举办“情暖重阳・致敬善者”特别活动,为爱心捐赠者、优秀义工颁发奖杯与绶带,弘扬“善者有誉、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
与此同时,在庆元,越来越多的退休干部、爱心人士加入“银龄志愿者”行列,该县慈善总会、县老干部服务中心组建“银雁服务团”,老干部们回到家乡策划活动、参与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暖流”。
岭头乡“南峰老人协会”自1995年成立,每月农历初九雷打不动聚会,老人自带柴米油盐,参与护林、护路、学习、调解,成为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银发力量”。
同样令人动容的,还有91岁高龄的老党员毛茂玲,他捐出20万元成立“庆元毛茂玲慈善基金”,所有资金纳入青竹村慈善爱心基金本金,用于奖学助学、尊老敬老、扶贫济困等慈善活动。蒲潭村志愿者排班已排至10年后,荷地村义工零报酬奉献,斋郎村建立爱心食堂……善行在传承中汇聚,温情在互动中蔓延。
此外,庆元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村宣传栏、文化墙等传统阵地,结合融媒体专栏、专题、专版,以及互联网平台,全方位展示重阳敬老活动,提升了“大爱菇乡”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热情,更将庆元敬老故事传播至更广范围,形成“一地经验、全域共享”的良性循环。
“大爱菇乡·重阳敬老百村联动”项目是基层慈善力量推动自身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然而,部分村庄活动覆盖不均衡、特殊老年群体服务不够精准等问题依然存在。
下一步,庆元将推动村级慈善爱心基金全覆盖,加强对薄弱村的资源倾斜与指导,开展失能、贫困等特殊老人需求调研,设计上门义剪、义诊等专项服务,让关怀如春风化雨,渗透于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
庆元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以“大爱菇乡”品牌为引领,持续深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敬老文化,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广大老年群体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菇乡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