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6日电(胡丰盛)11月5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蒙公祠举行一年一度的“蒙恬会”,作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一承载着两千年湖笔文化记忆的民俗盛会,以“纪念笔祖、传承匠心”为核心,通过世代相传的纪念仪式与多元文化活动,联结起海内外笔工、蒙氏宗亲与四方民众,诠释了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美美与共”的文化基因,笔墨传情续文脉,成为“民间民俗・多彩浙江”建设中民俗文化活化传承的鲜活样本。
善琏镇作为“中国湖笔之都”,是湖笔文化的发祥地,而蒙恬会则是湖笔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载体。相传秦代名将蒙恬避祸南迁善琏,与当地渔家女卜香莲结为夫妇,共同改良制笔技艺,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创制湖笔,被后世笔工尊为“笔祖”。自元代《同治湖州府志》记载“立庙祀蒙恬”始,蒙恬会的祭祀传统已绵延数百年,最初于蒙恬(农历三月十六)与卜香莲(农历九月十六)诞辰双日举行,如今固定在农历九月十六笔娘娘诞辰日举办,成为凝聚行业情感、传承制笔技艺的文化盛典,其承载的业缘、地缘与血缘三重文化联结,更让这一民俗成为湖笔文化生态的核心纽带。

“蒙恬会”民俗活动现场。善琏镇供图

“蒙恬会”民俗活动现场。善琏镇供图
蒙恬会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更让千年湖笔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作为国家级非遗的湖笔制作技艺,通过蒙恬会的民俗载体实现了“活态传承”,老笔工的口传心授与青年学徒的实践体验,让制笔技艺代代相传;而“传统仪式+现代体验”的创新模式,既吸引了游客慕名而来,也让年轻群体主动走近民俗、爱上传统文化。从笔工群体的行业认同到民众的文化自信,从古镇的地域联结到海内外的文化共鸣,蒙恬会以最朴素的民俗形式,凝聚起跨越地域、身份的文化向心力,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如今的善琏蒙恬会,已发展为集文化传承、技艺交流、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盛会。它既守护着“笔祖授艺、匠心传世”的文化根脉,也书写着“民俗活化、文旅融合”的时代篇章,为“多彩浙江”建设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动力。正如蒙公祠前的蒙溪潺潺流淌,这千年民俗将继续承载着湖笔文化的智慧与温度,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更绚丽的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