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九龙口村山高路远,祖辈就用龙排顺着水路运送木头出去换钱,而长粽最合适携带,久而久之,我们村就流传下了包长粽祈福纳祥的习俗。”丽水市、遂昌县人大代表,遂昌县龙洋乡九龙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戴向伟述说着龙排和长粽的文化底蕴。
“这些年,为了复兴村庄,人大和代表在长棕产业和文化上下了不少功夫。”戴向伟笑着说,“总结起来就三个词——‘传承’‘培育’‘发展’”。
传承:亮相央视“最长粽”
“九龙口村是一个异地转移安置点,万事都得从头开始。”怎样使村民搬得进来,又过得上好生活?戴向伟开展调研,发现九龙口山多田少,发展农业不能形成规模,发展工业缺少产业优势,唯一能走的就是以“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复兴之光照亮村庄振兴之路。
在戴向伟的带领下,清一色徽派建筑打造的九龙村寨在乌溪江岸拔地而起,长粽文化、龙排文化、武术文化等元素浓墨重彩地展示在亭台楼榭间,让村民在美丽乡村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2017年
端午龙排节在九龙口村盛大举办,仅三天就接待了近2万的游客,龙排放排和龙排制作的实况也在央视二套和央视十三套进行了直播。
2018年端午节
戴向伟带着2 。18米的长粽上了央视的舞台,向全国观众介绍遂昌长粽的文化。
2023年
遂昌长粽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培育:“共富学堂”传技艺
端午临近,遂昌县龙洋乡九龙口村又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们聚集在龙洋乡长粽共富工坊内,前头的扎绳、后头的勺米,有说有笑地包制着长粽。
自2018年长粽登上央视后,九龙口村就陆续地收到了各地求购长粽的电话。但是,现在村里会包长粽的村民越来越少。
“建议培育高技能‘长粽师傅’,持续扩大就业人群,更好地发展长粽产业。”在一次龙洋乡人大组织的活动上,戴向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龙洋乡人大积极督办建议的同时,还充分利用部分基层人大代表是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发展“大户”的优势,指导和鼓励人大代表带头创业。戴向伟便抓住这个机遇,注册成立合作社,每年端午节前,组织村民包制长粽向外销售,为村庄开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2023年5月,长粽共富工坊成立。截至目前,共举办“共富学堂”5场,培育拥有技能证书的“长粽师傅”86人。
发展:履职尽责“促转型”
“去年我们长粽共富工坊的销售额将近有300万元,带动了8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人每月可增收5000余元。”随着“长粽师傅”队伍逐渐庞大,长粽产业的订单也络绎不绝。
如何推动长粽从文化技艺向实体产业转型升级,让老百姓实现共富愿景?龙洋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和产业带头人多次前往嘉兴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取经,提出“延长长粽产业链,让长粽产业向规模化健康发展”等建议。
2023年11月,龙洋乡申报的遂昌长粽全产业共富链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占地2000平方米的长粽加工厂,不久的将来便会在九龙口村拔地而起。此外,还将打造“粽享康养民宿苑”“水上粽情游乐湾”“绿野仙粽醉秘境”“夜游市集粽意浓”4大研学旅游主题,提高长粽附加值,延伸长粽产业链。
在龙洋乡人大和戴向伟等代表的努力下,一根长粽撬动乡村振兴,一条“粽”享共富的特色发展之路铺展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