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门前贲湖水,
酿得黄酒万里香。
在海盐县沈荡镇贲湖东路190号有一家百年酒厂——沈荡酿造,始于清光绪十三年的“泰兴酱园”。今年5月,海盐县人大代表、海盐沈荡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曙青在第三批中华老字号授牌仪式上接过了“中华老字号”牌匾,这让他的内心激动不已:“这是对沈荡酿造的肯定,能够参与这家百年企业的成长是我的荣幸。”
这家有着137年历史印记的老字号,不仅记录了汪曙青对“老底子”味道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坚持,也见证了他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
踏上传承征途
2002年,经营了110多年的“沈荡酿造”遭遇危机。对于土生土长、从小闻着酒香的汪曙青来说,“沈荡黄酒”是记忆深处不可替代的“老底子”味道。彼时的他在汽配行业打拼,在得知这个情况后,没有一丝犹豫便将自己赚来的钱投入到“沈荡酿造”中,并开始慢慢接触酿造行业。
百年老字号如何传承发展?“做真的酒、好的酒”是汪曙青唯一的选择。“市面上卖的酒化学添加剂太多了。”有一次,汪曙青听到有人抱怨,他默默记在了心上。
做酒原材料是关键,在对比了当时市面上用的各类大米后,他发现东北的大米含水量低,酿出来的酒口感也更好,就决定选用东北优质大米来酿酒。不仅如此,他还跟优秀酒厂学习,决定不止十八道工序确保“足酿”,更要让黄酒“足陈”。于是每年在出厂的基础上,他都会特意多做3—5万坛,建地下酒窖将黄酒存起来,并且保障每一坛酒上的年份与实际酒龄一致。
一开始,许多人不理解,觉得这是浪费钱,不卖出去的黄酒就是在消耗成本,但汪曙青从没动摇过。“足陈足酿”与“不求做大,只求做长”的理念,始终守住沈荡的匠心,酿造放心黄酒和酱油,是他的坚持。
30万坛古法酿制的黄酒,在时间的推移下慢慢沉淀;500多缸传统酿造的酱油,在四季交替中散发古老的味道,在日积月累间承载了无尽的情怀。汪曙青为一份传统的技艺,已默默守护了多年。
守初心求创新
2006年,汪曙青接过师傅身上的担子,正式成为“沈荡酿造”的掌舵者,也是在这一年,他当选海盐县人大代表。“怎样才能让这个百年品牌更好地经营下去?作为人大代表的我,如何能结合本职更好地履职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汪曙青心头,“既要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又要把好的想法引进来,为什么不能把酒厂发展和代表活动融合起来?”在这个念头的驱动下,汪曙青准备好一支笔和一本民情手记,开始了履职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探索道路。
2021年,沈荡镇人大在公司设立“沈荡酿造代表联络点”。“用心做好酒,用情去履职”更是深深印刻在汪曙青心里。
“每月在联络点内开展的选民接待活动可以和社科普及活动相结合起来。”他认真地提出一条条的建议,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近期,在沈荡酿造代表联络点内开展了一场“走近代表 青见民主”主题活动,36名中学生来到这里,通过近距离参观企业、学习“民主”专题课程、与人大代表面对面谈话等,沉浸式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为人大代表,一方面要做好本职工作,让企业走得更为久远;另一方面要广泛听取选民意见和建议。几年来,我与其他代表一起,围绕交通建设、卫生健康、非遗发展等提出了多条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较好的回应。”活动中,汪曙青向学生们介绍了他的履职故事。
“老字号”联络点里的这群“新客人”也让汪曙青有了更深的感触:“时间的沉淀赋予了‘沈荡酿造’独特的魅力,但在这个日益换新的时代,只有‘尊古而不拘泥于古’,才能让品牌保持勃勃生机,代表履职也同样需要不断地引入新的‘元素’。”
策划: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研究室
来源:嘉兴市人大、海盐县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