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90后”新农人,自毕业返乡务农至今已有10个年头。10年来,他从农业“门外汉”摇身变成行家里手。他就是省人大代表杨伟光。
01 以满腔深情投身乡野
“爸爸老了,操心家里及合作社的农事有心无力了。你年轻,要不回家帮忙?”2014年,杨伟光的父亲对即将迈入社会的杨伟光说了这样一番话。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杨伟光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回想田间地头的童年往事,面对助力乡村振兴的惠农政策,杨伟光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前景和曙光,毅然决定返乡务农。
回乡的头两年,杨伟光跟着父亲在田间从零学起,选种、育秧、插秧、施肥、收割,整个种植流程一个也没落下。他天天往地里跑,向老一辈请教、向种粮大户学习、向种田能手咨询,将老一辈种粮经验一一记录在册,适时运用。
02 用科技助农反哺家乡
“以前是用手插秧、晒谷,用小拖拉机帮忙耙田,辛苦又费时费力。要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就必须依靠科技和机械。”杨伟光说。
杨伟光以粮食生产“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为努力目标,提高合作社机械化和数字化水平。在精心考察市场后,他对应购入翻土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还采购光波频增产仪为粮食增产,利用5G技术时时监测温度、风向等信息,真正实现数智赋能农业生产。同时,杨伟光还带动村民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目前他所在街道粮田机械化作业已实现全覆盖。
在不断提升农业技术的同时,杨伟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承办台州市新青年创意乡村市集、椒江新青年乡村振兴启动仪式和章安乡村旅游文化节;主动为农业种植户争取法规咨询、农作物生产技术现场指导等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他创办了学农教室,推动举办各类农技提升培训班4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2500余人次。
03 为振兴乡村建言发声
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杨伟光的“为农”之心愈发坚定。
“我要用我有限的能力为农村、农业、农民发声,促成更多的优惠政策向第一产业倾斜。”杨伟光表示。
在台州市人代会上,他以列席人员身份建议政府支持农产品强链、延链、扩链,加大品牌赋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助力农业发展这条路上,杨伟光的脚步始终不停,他说:“作为‘新农人’,我最关注的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希望在科技、在人才,既要加大科技赋能农业力度,又要吸引人才返乡建设,特别是要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参与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电商直播等新发展模式、新业态上。今后,我将继续当好人大代表,努力为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策划: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研究室
来源:台州市人大、椒江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