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蕙江村,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秧苗点缀在肥沃的水田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蕙江村禾沐粮食合作社,3名社员正围着樊丹阳,听她讲授飞播双季晚稻种子技术。樊丹阳是省人大代表,也是禾沐粮食合作社负责人。近年来,她充分发挥乡村致富带头人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情系民生,从一次次在田间地头的调研、一次次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中,形成一份份严谨务实的代表建议,践行着为民代言的责任和担当。
投身农业
以新技术闯出新“稻”路
2019年,农用植保无人机开始广泛应用,在父亲的鼓励下,生物专业毕业的樊丹阳开始学习无人机飞行技术,并在自家的农场上岗,成为“职业农民”。由于自小与父辈一起务农,樊丹阳对农业种植的感受至深:规模种植难、农产品销售难、产业附加值低、农业人才匮乏。成为“新农人”后,她立志要创新思路、提升技术、整合资源,努力打造一条共富新“稻”路。
要想实现规模种植,农业现代化是必经之路。樊丹阳不仅自己掌握了无人机飞播技术,还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飞防队,为周边农户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大大提高了周边粮农的种田效率。
搭建平台
促农增收奔共富
当选为省人大代表以来,樊丹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奔走在农村一线,倾听群众呼声。
“第一次进站接待,一位和我父亲差不多年纪的选民反映,辛苦劳作了十余年,卖的稻谷和大米虽然品质很好,但由于缺少渠道和品牌,只能赚点辛苦钱。”樊丹阳说,“我在农村长大,特别感同身受,作为代表,我觉得必须站出来做些改变。”
樊丹阳努力推进“一产现代化、二产品牌化、三产文旅化、平台生态化”新模式,得到了近百位“新农人”的积极响应和各部门的鼎力支持。
目前,樊丹阳团队已开发出4个“禾”系列稻米衍生产品,通过整体品牌化运作后,带动种粮户平均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2022年,樊丹阳团队进一步拓展稻田农事体验,带动32位村民就业增收。
积极履职
当好群众“代言人”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樊丹阳坚持捕捉热点难题,积极建言献策。今年省人代会前夕,她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存在建设规划滞后、基础设施管理不善、村级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
根据调研情况,她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规范化使用的建议》,并在分组审议中积极发言,围绕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提出了加强对涉及农业生产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出台地方性法规规范农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与使用等建议。
樊丹阳还积极参加宁波各级人大组织的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上情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下村、进企宣讲政策法规,向农户、群众科普农业知识。2023年以来,她还参与多项公益活动,累计服务人数超500人。
“我是来自农业领域的人大代表,更要积极传递农户的心声,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樊丹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