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葛墩村的一处樱桃园里,你总会看到一个头戴草帽,在果树间忙着除草、测温的人,他就是浙江省、余杭区两级人大代表,杭州红通樱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海东。
从17岁跟着父亲学种樱桃,到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农户们眼中的“樱桃匠人”,周海东用了近30年的时间,解锁“共富密码“,带领广大果农种出了甜樱桃,过上了好日子。
“别看现在我们的樱桃产量不错,20多年前,老百姓想吃樱桃,还得从北方引进,成本很高的……”一说起樱桃,周海东滔滔不绝。
为了改变地理原因对樱桃品种的限制,周海东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用了10年时间,从北方引入约170种樱桃品类,在自己的一片果园里,一个个尝试种植筛选,杂交育种,最终筛选出了4个符合浙江气候的中国樱桃新品种,还成功选育出了6个不同品种的甜樱桃品种。
但是,南方高温多雨的暖湿天气,还是给樱桃种植增加了难度,于是,他将注意力放在了培育技术上。通过与技术专家的对话,结合培育过程中的数据、经验,周海东总结出了以品种选择、设施管理、限根栽培、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管理、越冬管理等为核心技术的适合杭州地区平地甜樱桃栽培的配套栽培技术。
“我们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家门口的地还能种樱桃啊,我也想加入,能不能跟你一起学习?”
“我们的果园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种植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
樱桃为周海东打开了致富门,也让更多果农有了不同的种植选择。“只要他们想干,我就愿意把自己的经验都分享给他们。”这些年来,周海东培养了核心种植大户240户,指导和培育农民5700多人次。
同时,他还参与制订了《设施樱桃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农业标准,在江浙沪赣地区推广中国樱桃苗木及配套栽培技术2.5万余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
来自农村、扎根农业。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周海东一直为“三农”发展鼓与呼。立足自身专业领域,周海东开展了一系列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果农群众的意见建议,围绕加强耕地“非粮化”整治、加强速生蔬菜基地农业投入品监管等,积极建言献策。
结合周海东提出的《关于加强速生蔬菜基地农业投入品监管的建议》,余杭区对全区85家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了升级,实现“刷脸购买农资”全覆盖,销售购买记录实时上传至区级农资信息化平台,形成准确、完整的购销数据链,确保农业投入品监管到位。
在今年初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周海东提交了一份《关于实现果园生产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关键技术的建议》,提出要借助机械化、自动化、无人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合成和融合,开发建设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电子商城等,改善和优化果树种植环境,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增加果农收入。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人大代表,我希望能尽我所能为农业发展发声,为农民生产生活代言,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周海东说。
策划: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研究室
来源:杭州市人大、余杭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