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余姚市人大代表、余姚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会长黄高明刚刚参加完“广交会”回来,就马不停蹄地与凤山街道剑江村的一些企业对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人才引进的相关事宜……
从部队退役后,黄高明扎根剑江村整整39年,曾担任剑江村党委书记20余年,带领剑江村从低收入村发展成为年均可支配资金上千万的先进村,让村民安居乐业。当选余姚市人大代表以来,他常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诉求与期盼,积极建言献策。
1995年,33岁的黄高明回到下木桥村创办企业,专门生产卷尺并获得成功。这让黄高明充满信心,也对村庄发展致富之路有了更深的思考。2001年,下木桥村与狮墩头村合并成剑江村,黄高明担任村党委书记。“让村里每个人都富起来,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是黄高明努力的方向。
刚刚并村之初,剑江村集体经济还相当薄弱。整个村以农业为主,虽然有村办企业,但非常稀少、质量也不高,村民生活水平并不高。
为了改变现状,黄高明做出了精心规划:利用好城郊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农业立村转向工业立村、商贸兴村,引进企业,发展商贸,激发乡村活力,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创新创业。
他带领村两委一方面积极帮扶有创业意愿的村民落实土地建厂房、找业务、融资金;另一方面,引进人才到村里办厂,孵化发展了一批钢卷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与此同时,村里还配套相应资金改造公厕、路灯,设置垃圾箱,硬化道路,美化庭院,村庄变得越来越整洁漂亮。此外,黄高明还积极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在城东置换土地上造了工业厂房出租,建造了剑江大楼出租给养老中心,光这两项租金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新的收入。
2010年开始,剑江村逐步推进整村拆迁。伴随着剑江村大规模的拆迁开发建设,剑江区块及周边适龄儿童的入学难问题日益凸显,村民反映较多。对此,黄高明走村入户进行调研,听民声,梳理收集问题,在市人代会上提交《关于尽快在剑江区块选址启动筹建一所36班规模小学的建议》,呼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方便的求学环境。在他的推动下,北师大余姚实验学校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推进该片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了很强的助推作用。
“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技术、措施和经验,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全面接入工程。”“要加强剑江区块的整体规划建设,为全面打造剑江教育宜居先导区注入新的动力和发展活力。”……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黄高明经常走进代表联络站,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竭力解民忧。在他的履职记录本中,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百姓的呼声和需求。
因着过往的创业经历,黄高明也十分关注企业的发展和当地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在一次走访调研过程中,他发现余姚工具产业历史悠久、特色明显,在主动转型升级过程中,却碰到了技术装备升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投入资金较大、能享受政策资金支持较少等问题。因此,他提交了《关于推动特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成立工具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助推余姚五金工具特色行业升级转型。
如今,黄高明已不再担任村党委书记,但他依然在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四处奔走、为剑江村村民的幸福生活建言献策,他说:“我还能干,就为大家多做一点。”
策划: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研究室
来源:宁波市人大、余姚市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