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代表联络站,就是一条条“民情通道”。
在湖州市德清县,人大代表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在一次次“零距离”接触中,逐步让基层“小单元”聚起民主“大活力”,“小站点”成为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舞台”。
全县布局“多点开花”
一镇一站做实规范化
德清县人大紧盯“建”和“融”的文章,在全县共建成代表联络站21个、代表联络点53个,13个镇(街道)均已实现“一镇一站”甚至“一镇多站”,全面形成了覆盖全县、扎根基层的总体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布局代表联络站(点)时,德清县人大始终以接地气、有人气为目标,把代表联络站(点)建在群众聚集处、建在经济民生关键处,持续推进“站点”功能融合和功效拓展。
比如,紧抓“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建设契机,组建“助企代表服务团”深入莫干山研究院等园区平台问企需、解企忧,创新建立德清康乾·浙工大(莫干山校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助力校地合作更加紧密。
另外,乾元镇、新市镇、武康街道充分利用景区的人流量优势,把代表联络站建在公园中、古镇中,让代表联络站更有人气;阜溪街道把代表联络站搬到成人技术文化学校,以“联络站+学校”的模式,进一步放大代表联络站“联”的功效;钟管镇立足辖区内企业多的特点,在南舍工业园区中设置人大代表联络点,更好为园区工人发声代言。
为民办事“落地有声”
一站多制运行常态化
为实现代表联络站“门常开、人常来、事常办”,德清县人大进一步做实代表联络站“管”和“用”的文章,以常态长效为目标,陆续出台《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代表接待选民制度》《基层单元意见建议处理流程》等工作制度,要求各代表联络站都要有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和闭环机制,确保代表联络站常态长效。
特别是“码入户”和“站点窗岗”制度的推行,多维度拓展了代表联络站功能内涵,以“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接待+活动”等多种方式联系群众、意见征集、督政议事。目前,通过“码入户”线上收集意见建议5798个,通过“站点窗岗”线下收集意见建议1065个,问题解决率达到95%以上。
“今年,我们出台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提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到2026年实现代表联络站常态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规范化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的目标。”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杨腾伟说。
阵地建设“向新而行 ”
一站一品彰显特色化
如今,德清县各代表联络站运行已基本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然而代表联络站建设并没有因此按下“暂停键”,而是向着“亮”和“新”的文章进一步深化。
13个镇(街道)根据各自工作特色,积极谋划“一站一品”,创新机制、亮出特色,全力打造具有德清辨识度的代表联络站。如,阜溪街道“石榴籽议事厅”品牌、下渚湖街道“民情、廉情监测点”品牌、洛舍镇“人大365 服务在履途”品牌、新安镇“双码双联双带”品牌、乾元镇“一三六监督”品牌等等。
“阜溪街道是湖州莫干山高新区1000余家企业的主承载地,吸引来自全国31个省市、37个民族的5万多名新居民扎根于此。我们打造了‘石榴籽议事厅’品牌,通过站内议事,帮助解决新居民就业、子女就学、矛盾纠纷化解等问题50余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响‘石榴籽议事厅’品牌,让代表联络站成为更多群众,特别是新居民的‘暖心站’。”人大阜溪街道工委主任陈建伟说。
“下渚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了廉情监测点,通过‘人大+纪委’联合监督的方式,更大力度推动群众进站反馈的问题得到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坚持集约集成、共建共享,推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监察联系点’‘联络站+共享法庭’等模式的作用发挥,真正做好‘代表联络站+’文章。”人大下渚湖街道工委主任陈小强说。
策划: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研究室
来源:德清县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