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的法律工作经历,为他赢得了“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全国优秀律师”“杭州市优秀律师”“杭州市中介服务行业标兵”等多个荣誉称号。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以深厚的法学素养、强烈的使命担当以及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和司法监督工作,投身法律公益服务与社会普法事业,助力基层治理和民主法治建设,被评为2023年度拱墅区人大代表履职积极分子。
他就是杭州市拱墅区人大代表、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余月海。2023年5月,他被聘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
立法联系工作室的当家人
2022年4月,杭天信律师事务所被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余月海迅速投入到联系点的工作和建设中。
“我们成立了立法联系工作室,由我担任负责人,35名律师作为工作室成员参与工作。还出台了杭天信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团队管理等制度,加强信息采集点、信息采集员队伍建设,努力将联系点打造成为基层群众直接参与立法活动的重要载体、立法机关了解群众意见的平台。”余月海说。
两年多来,联系点所积极配合杭州市人大开展立法调研,认真完成有关法规草案意见建议征求等任务。2023年,杭天信基层立法联系点完成了《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杭州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条例》等24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工作。其间,召开座谈调研会议12场,发布网上征求意见建议20次,线上线下收集意见建议820余条,归纳整理后提交100余条。
法治建设监督的代言人
身为一名法律人,又是拱墅区人大监察法司委员会委员,余月海始终关注法治领域,积极参与拱墅区人大组织的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监督等工作,为法治建设和百姓利益鼓与呼。
2024年6月26日,拱墅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法院关于立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余月海在审议发言时,提出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立案难”举措、加大诉源治理力度、加大立案工作透明度等建议。
“要处理好案件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加强业务培训工作。”“要不断完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瑕疵案件的监督和纠正。”……“两官”评议是拱墅区人大深化司法监督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两官”评议小组成员兼案卷评查组组长,余月海总能从专业的法律视角提出客观、公正的建设性意见。
近年来,拱墅区在积极推进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快速集聚的同时,主动适应经济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趋势,紧扣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力发展法律服务行业。基于此,余月海在区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建立、扶持“拱墅区运河法律服务产业园”发展的建议》,呼吁整合现有法律服务中介结构力量,打造“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区”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公益法律服务的热心人
开展“3·15”公益法律咨询服务,赴学校、社区为中小学生、老年人群体作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权益保障等主题讲座,赴杭州运河商务区为辖区企业作新修订的公司法解读……类似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余月海每年都要参与10多场。
多年来,余月海带领着杭天信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坚持开展法律援助、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2013年起便承担了杭州市12个社区的法律咨询工作,每星期进社区帮扶半天。2016年,帮扶行动从城市延伸至乡村,杭天信所与淳安县6个乡镇进行结对,提供法律援助与咨询。
在他的持续推动下,杭州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注册成立,为经济困难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和社会公益维权工作。其后,景宁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淳安杭天信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相继成立,推动民办法律服务向偏远山区延伸,每年办理各类公益案件1500多件。
2020年,纯公益性质的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成立,旨在推广免费的纠纷调解服务,让更多老百姓能够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为社会做一次公益援助很简单,但难的是一直坚持。我想让杭天信所成为公益法律服务的领航人。”余月海始终立足岗位、勤勉工作,投身公益、履职尽责,努力交出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