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毕业的返乡大学生,到一名农场经营者;从满怀激情的创业者到心怀百姓的“代言人”,省人大代表、缙云县老翁家庭农场经营者胡虹芳用心用情让青春梦想落地生根,以青年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创业:青春与多肉撞个满怀
出生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缙云,胡虹芳对草木花卉有着天然的喜爱。2013年,大学毕业的胡虹芳回到家乡开了家网店,主营根艺、石头、竹制等手工创意花盆。令人意外的是,作为花盆点缀的多肉反而更受青睐。胡虹芳立即洞察到背后的商机,于是走上了多肉生“金”这条致富路。
创业之初,货源、技术、人力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为了引进优质的多肉品种和专业的栽培技术,胡虹芳花费了2个多月时间走遍山东、江苏、安徽等10多个省市的多肉种植基地,带回了大量种苗,在缙云建起了2个种植大棚,夜伏昼出动手种多肉。
彼时,多肉行业尚处新兴阶段,小县城里,多肉的市场几乎空白。“那时村民看到我们招牌上的‘多肉’二字,常常来问,‘你们这边卖肉,卖什么肉’。”胡虹芳笑着说。得益于她的细心经营,多肉产品在线销量喜人,线下市场也逐渐拓宽,胡虹芳赚到了第一桶金,老翁家庭农场也于2015年初正式落地。
创新:当梦想有了翅膀
多肉落地生根,梦想茁壮成长,而胡虹芳创业的道路远未止步。2016年,老翁家庭农场内的多肉品种已经超过600种,日销售额最高可达1万元。但是,胡虹芳清晰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多肉的零散销售不足以支撑农场的长远发展。
为了保持农场的生命力,胡虹芳主动求新求变,开始探索农旅融合的新路子,在农场建起了生态竹屋、老翁亭等,拓展开发陶艺制作、垂钓、农家乐等各式休闲项目,并与多所学校合作开展研学科普活动,再次掀起了多肉种养的热潮。
她将热爱倾注于农场的设计上,用多肉造景,在农场打造一处处美丽的小花园,也意外打开了农场发展的新天地。不少人惊讶于她匠心独运的设计,提出希望她能帮忙将自家的院子也做一番改造。于是2019年起,老翁家庭农场开始承接以多肉植物为主题的庭院设计业务,受到了广泛好评。
乡愁:为家乡留住“青”力量
农场越做越大,胡虹芳想回馈家乡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尽我绵薄之力为家乡发展和农民致富贡献力量,这是我返乡创业的初衷。”胡虹芳说。
农场规模扩大后,胡虹芳开始面向周边招工,为他们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多肉的养护不需要很大力气,并且我们按小时结工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周边村民都很愿意过来干。”除此之外,她还创新推广“农户代种植、农场代销”的模式,带动了几十户农户创富增收。
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大学生农创客,胡虹芳深知创业的艰难。因此,当遇到同样怀揣梦想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时,她也不吝于分享自己的种植技术,激励并支持这些年轻血液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为乡村发展引入了“青”动力。
建言:让乡村更宜居
当选为省人大代表以来,胡虹芳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为了帮助更多青年人才打通回乡创业的平台,她走访了周边一批农创客,认真记录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他们发声建言。2021年,她领衔提出《关于加大对农创客扶持力度的建议》,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高度重视,也切实为农创客解决了实际困难。
履职越深入,越感肩上千钧重。她专注农业农村与青年创业,先后提出联合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回乡创业者进行培训、加大对农业保险省级财政补贴力度、加大浙西南革命老区饮用水安全项目补助力度等意见建议20余件。其中,在2022年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强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呵护地下“生命之源”的建议》被评为人大代表优秀建议。
理想愈坚定,脚步愈有力。面向未来,胡虹芳表示,将再接再厉,以青年之朝气与活力,尽人大代表履职之责,矢志不渝为乡村振兴事业培“土”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