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场,大民生。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连接着千家万户的餐桌。
曾经,杭州市西湖区的文二街农贸市场,见证了街坊邻居的日常生活、承载了杭州这座城市20多年的记忆。如今,文二街农贸市场华丽转身,成为了社区饮食文化的重要场所,还有了一个洋气的名字——“文二菜市”。
“文二菜市”的升级改造,源于西湖区今年的一项民生实事项目——“品质化提升改造农贸市场”。
“菜场也能有诗和远方”
“随着时代变迁,不少传统农贸市场陆续出现硬件老化、环境脏乱等问题,影响百姓消费体验。”在参加代表进站活动时,西湖区人大代表蒋士坤就收到过不少居民对农贸市场的抱怨。
另一方面,蒋士坤通过走访发现,随着生鲜电商、社区生鲜门店、大型商超等新业态崛起,顾客摊贩逐渐离开传统农贸市场,市场里的空摊率不断上升。
在蒋士坤看来,如何丰富大家的消费体验,是传统农贸市场转型发展、破题出圈的重要课题。2023年初的西湖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蒋士坤牵头提出了对传统农贸市场和早餐店进行整合提升改造的建议。“菜场不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有诗和远方的浪漫,更可以成为诠释人情味和烟火气的最佳目的地。”蒋士坤说。
“要改造得先摸清群众需求”
会后,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将这条建议列入了当年的重点督办建议,会同区政府相关部门,多次对全区的30家农贸市场开展调查摸底。“能不能通过‘一菜一早’的改造,既让西湖的老百姓感受‘三餐有味’,也让更多游客体验‘四季有景’。”西湖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2月,西湖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经全体区人大代表票决,“品质化提升改造农贸市场12家”列入了区政府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
“建议将年轻群体的日常需求,与周边居民的缝补、修理、理发等需求相结合,把菜场打造成百姓生活的邻里空间。”
“建议通过岛台优化、外观设计、气味治理等方式,让市场环境更优美、秩序更规范、布局更合理。”
……
“要改造得先摸清群众需求。”西湖区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通过代表活动周、进站接待选民等形式,广泛收集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持续监督,推动市场精彩蝶变”
结合各方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对接省内外专业农贸市场设计团队,为区内的4个试点农贸市场制定改造方案;多次听取市场管理方、市场商户的意见建议,优化布局,契合周边群众多元化的生活需求。
为进一步推动“一菜一早”特色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西湖区人大组织镇(街道)人大开展专题调研,提出189条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4月,西湖区人大开展“一菜一早”特色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情况专题视察,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对试点项目进行实地走访,与市场管理方、经营户、消费者深入交流,召开座谈会,听取提升改造工作情况汇报,围绕硬件提升、食品安全、业态改善等积极建言献策。
如今,西湖区首批改造提升的4家农贸市场精彩亮相:文二路农贸市场主打烟火味、年轻态与新消费有机融合;东山农贸市场是突出西湖十景等宋韵风格;蒋村花园农贸市场立足市井乡村,突出湿地文化、龙舟文化;三鼎农贸市场在地铁口,主打生活故事发生地,突出年轻时尚风格。
未来,西湖区将分步推进改造全区30家农贸市场,探索建立“一菜一早”服务发展联盟和市场经营户自律公约等长效机制。“我们也将持续加强监督,进一步推动农贸市场向更高水平发展。”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策划: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研究室
来源:杭州市人大、西湖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