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衢州市衢江区后溪镇以村为单位,将经土地整治和水保治理后的连片耕地,通过衢州市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成功交易,耕地整体出租,为当地诗画风光带建设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是衢州市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而打造的一个综合性项目。后溪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在项目选择、土地整治、政策处理等方面精准发力,助力共富诗画风光带打造。
“联”民情民意,让发展更精准
2019年,泉井边村被列为后溪镇诗画风光带建设谋划的第一个点,但当时的泉井边村无产业、无规划、无项目。为了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镇人大迅速组织代表召开了研讨会,呼吁代表深入田间地头收集民情民意。
衢州市人大代表刘三富经常在村里转悠,走访农户,了解百姓的想法。“我们村种甘蔗种了400多年了,但不成规模,增加不了收入。”有一次,当刘三富在村里走访的时候,一些村民围绕种甘蔗一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村民的话一下子为刘三富打开了思路,他将村民想法汇总后,提出了建议。
最终,泉井边村决定围绕甘蔗发展产业,并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近300亩沙滩地的回收,成功迈出村庄产业发展第一步。
在诗画风光带建设过程中,像这样通过代表“联”民情民意的做法,捞出了8个关于精准发展的“金点子”。
“联”疑难问题,探深产业发展
泉井边村甘蔗种植基础,但种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产业链短,强不了村也富不了民,村民对于发展甘蔗产业存在不少疑虑。
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镇人大以“代表+网格”为抓手,让人大代表点对点领取问题、共商对策、助力解决。在人大和代表的助力下,泉井边村对接义乌甘蔗研究所和省农科院,引入了甘蔗新品种和红糖加工新技术,研发了甘蔗汁、糖发烧、果酒等衍生产品,还注册了“甜蜜蔗礼”“第九节”商标,实现从卖甘蔗到卖风景的转变。
泉井边村的成功提振了当地群众发展的信心,于是以井泉边村为核心,后溪镇又差异化发展立体式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打造稻蟹、稻虾、稻鳖共生基地。镇人大代表周耀根多次深入农户家中,向农户解读土地流转政策,助力土地流转、整治。最终,该镇仅用100天完成了共生项目落地。
“联”项目现场,共推建设进展
这个夏天,虽然烈日炎炎,但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施工现场,不时能看到后溪镇人大代表方水良忙碌的身影。2023年,总投资超20亿元的衢江区现代设施数字渔业产业园项目落地后溪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少人大代表深入现场,查进度、找问题,助力项目顺利推进。
“代表监督就像推进器,确保项目又快又好落地。”镇人大主席郑梅仙说,在全镇诗画风光带项目建设中,镇人大专门制定了监督计划,组织代表学习相关知识,进入项目现场进行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代表及时梳理反馈,同时,日常生活工作中,也注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据悉,通过代表“联”项目现场,督促解决问题20个。
如今,后溪镇打造了包括泉井边村、前百村、上棠村、下棠村等8个村在内的连片产业风光带,已形成集种养、文旅、研学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产值超10亿元。
策划: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研究室
来源:衢州市人大、衢江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