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林下黄精茁壮生长,松林腐土中玉竹舒展根系,竹林深处的浙贝母迎来采收……行走在奉化的青山翠谷间,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林下生态图景跃然眼前。溪口镇桕坑村、松岙镇上汪村、大堰镇万竹村、尚田街道岭西村的林农们,正忙着管护“藏”在林间的“金疙瘩”。
奉化拥有124万亩广袤森林资源。近年来,区人大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助推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林下经济经营体系,在绿水青山间奋力书写生态富民的新篇章。

深入调研,激活“沉睡”资源
奉化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以上,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疏松的土壤,以及大堰、溪口、尚田等地大面积的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区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林下经济迈出关键一步。
区人大持续聚焦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政策落实与面临困难,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代表们深入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了解政策推进实效。同时,走进种植一线,全面掌握“林药”“林菌”“林禽”等多元复合经营模式。
截至目前,奉化全区已基本完成23个林下经济项目建设,新增林下经济种植面积5020亩,累计达6500亩。“林药+粮食轮作”“林菌+蔬果共生”“林果林药+林禽立体种养”等融合业态不断兴起,让广袤森林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建言献策,拓宽增收路径
在调研中,代表们也注意到林下经济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产品销售渠道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等。在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组织的座谈会上,种植户们也道出了同样的困境。这些问题看似细微,却直接制约着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
“打造‘奉味’道地药材品牌,提升产品辨识度和溢价能力。”“挖掘品牌故事、强化IP打造,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针对问题困境,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不久前,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农业农村局《2025年我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并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优化部门协同提高风险防控等四方面12条具体建议,已交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落实。

凝心聚力,擘画振兴蓝图
“以前的林子,除了木材,收益有限。现在林下种药材,一亩地能多赚好几千元!”溪口镇桕坑村种植户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林下经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这里,银杏林与黄精的“立体共生”成为典范。该村首创“上层银杏固土、中层黄精生金、下层保水保湿”模式,通过“林下套种+生态管护”,使黄精品质接近野生。基地从试验田起步,如今已联动东岙村、西岙村,形成370亩跨村域“林下经济带”,盘活了闲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负责人宋燕娜介绍,四年生黄精长势喜人,后年有望迎来丰产。
这一成果离不开镇人大的积极助力。溪口镇人大聚焦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周一夜访”深入宁波怡派中药材科研有限公司及种植基地,摸清发展实情,协同镇农办、村干部、专业代表多次会商,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作新模式,有效促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林下经济的发展实践,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山林沃土上,生态富民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