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代表风采·践民主促民生】浪尖履职,守护“蓝色家园”
2025-11-03 09:26:33   来源:浙江人大

  清晨的东海,朝阳为海面铺上一层碎金。在温岭市石塘镇的曙光渔港,一艘艘渔船正蓄势待发。老渔民陈福民刚从“渔民自己的学校”下课,手里拿着崭新的证书,脸上满是笑意:“以前考个证得跑到市里,现在家门口就能学、能考,连船检都就地办理,太方便了!”

  这艘“家门口的学校”,正是石塘镇人大推动建成的现代渔业创新提升服务基地的核心部分。它是石塘镇人大紧扣“向海图强”主线,将履职足迹深深印在浪尖与岸线之间的一个生动缩影。

  “智慧大脑”为千帆护航

  走进石塘渔业服务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光点密布,勾勒出海上繁忙的航线。这里,是渔港的“智慧大脑”。

  “过去,港区管理靠人盯,系统多、信息散,效率有限。”改变,始于人大代表的数次专题调研和代表建议。他们登船头、访渔家,将一线痛点形成沉甸甸的调研报告,转化成建议并推动落地。今年10月底,一个功能强大的智慧监管系统全面启用。这套系统与既有设备协同,编织起一张“源头防、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五位一体的安全网,为每艘出海的渔船筑牢了智慧屏障。

  从“船老大”的忧心到安心

  安全,是渔业发展的生命线。面对全镇61艘船龄超20年的老旧渔船,安全隐患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全国人大代表郭文标,本身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船老大”。在镇人大组织的专题调研中,他感同身受,将渔民对老旧船更新改造的迫切呼声,直接带到了全国两会的现场。

  优化帮扶政策、加速更新改造……这些来自基层的建议,不仅推动了国家层面的政策考量,更直接催化了辖区内的共管共治行动。数据显示,今年石塘已申报各类引领船改造352艘,申报冷冻保鲜技改渔船19艘。

  “海是我们的田,不能糟蹋”

  “海就是我们的田,不能糟蹋了。”这是刻在石塘人骨子里的信念。五年来,镇人大持续开展的“检海行动”,让代表们化身“净滩志愿者”,累计清理海漂垃圾超过10吨。

  治标更需治本。面对水产企业污水处理难题,代表们深入厂区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在市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石塘水产企业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建议》。这份建议,成为敦促环保关键设施落地的重要推力。目前项目已经完成规划选址和设计,建成后将极大改善近海环境,为企业减负。

  从推动应急消防船升级,到引入可高效净化渔船污染物的“海洋云仓”;从优化渔民体检服务,到推进“青山白化”整治……一桩桩贴心事,源自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的扎实调研,让渔区群众幸福感满满。

  从“捕鱼”到“秀渔”的华丽转身

  近海渔业资源的变化,让转型成为必然。石塘镇人大早早开始谋划,通过密集的走访,倾听老渔民、船东、加工户的心声,探寻“往岸上走、向旅游转”的新路。

  在他们的持续建言下,石塘独特的山海资源和石屋风貌被彻底激活。昔日废弃的老石屋,如今已成为如珍珠般散落在沿海村落的精品民宿;海上观光、垂钓体验、渔文化研学等新业态,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

  一位转型经营休闲渔业的船东感慨:“现在不光能出海捕鱼,还能带游客体验渔家生活,收入渠道多了,日子也更稳了。”

  潮起潮落,见证履职初心。从培训赋能的“码头课堂”,到智慧监管的“无形防线”;从老旧渔船的“焕然一新”,到碧海蓝天的“共同守护”,再到产业融合的“精彩蝶变”……石塘镇人大正以一场浪尖上的民主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的鲜活篇章,让“渔业强、渔区美、渔民富”的愿景,随着潮声照进现实。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