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十八年,从守护一盏灯到看见一世界
2025-11-12 13:58:05   来源:电靓丽水

  深秋的丽水,锣鼓喧天,桂香混着人群的热闹劲儿,在街头巷尾弥漫。一条由非遗方阵组成的游行长龙,正穿过城市。这是第六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5丽水摄影节在丽水开幕的精彩一面。

  人群里,国网丽水市莲都区供电公司的裘晓华,终于可以悠闲地陪着家人,当一个纯粹的观众了。

  这份“悠闲”,他等了十八年。

  “光影里的非遗嘉年华”踩街巡游活动

  时光倒回2005年。那时,是丽水摄影节第二次举办,也是裘晓华接手保电任务的第一年。

  “那时候保电,靠的是一辆发电车和一双眼睛。”裘师傅回忆道。那时的保电方式直接而朴素:发电车开到会场外,接入关键线路,保电人员便守着这“移动电源”,凭着经验监听设备声响,用鼻尖嗅闻有无异常焦糊味,用手背感知变压器温度,完成一趟又一趟的特巡。在他眼里,当时的摄影节更像是一场“邻里聚会”,他和他守护的那辆发电车,是这场聚会里最沉默的“后勤兵”。

  可这“邻里聚会”的规模,一年大过一年,最终成长为一场“世界嘉年华”。

  从“一辆车”到“一张网”

  他守护的“舞台”越来越大

  展馆从一个变成三个、五个,最后星罗棋布,散落全城。裘师傅和伙计们的保电任务,也从“集中作战”变成了“分点驻扎”。保电天数拉长了,发电车从“单打独斗”变成了“多车协同”,精密的UPS不间断电源也加入了守护序列,确保开幕式灯光切换时“零闪烁”。

  但让裘师傅感触最深的,不是设备的升级,而是他“守护”的对象变了。

  裘晓华在2017丽水摄影节暨第二届国家摄影研讨会保电现场开展值守工作

  “头几年,会场里都是方言和普通话,”裘师傅说,“后来,英语、法语、日语……各种听不懂的语言都来了。”墙上的照片,也不再只有瓯江帆影,非洲的草原、北极的极光、异国的街巷,全世界的光影都汇聚到了这里。

  他守护的,不再是一场邻里聚会,而是一个走向世界的窗口。

  接力棒 传到了新师傅手中

  2022年,丽水摄影节迎来质变——首次与国际摄联合作,办起了世界摄影大会。也就在这一年,供电保障实行网格化管理,裘师傅的工作重心转向了高考保电。

  摄影节重点场馆的“接力棒”,交到了保电老师傅郑文俊手里。

  郑文俊与叶腾在2022世界摄影大会现场开展值守工作

  今年的摄影节,规模空前,7大展区,1335个展览,光是保电的场馆就包含了市行政中心南广场、丽水大剧院、摄影文化中心、油泵厂园区等12个区域,二级保电场馆2个,三级保电场馆2个,一般保电场馆8个。而郑师傅网格内的老油泵厂园区和摄影文化中心,无疑是焦点中的焦点。

  这座60年代的老厂房,斑驳的红砖墙与现代摄影作品碰撞,味道独特。

  “厂房是老了些,但里面的线路,可不能‘老’。”郑师傅话语朴实。

油泵厂园区航拍空景油泵厂园区航拍空景

  节前,他和同事早已把园区的线路用局放检测仪、红外测温仪“扫描”了好几遍,老旧开关、接触不良的插座都被提前锁定并更换。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他对每一个接口、每一段线路都了然于心。

  随着摄影节举办的热度持续爆火,油泵厂园区承接能力与供电能力渐渐“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丽水摄影文化中心应运而生。

  沿着油泵厂园区的小路蜿蜒而下,就能看见今年新启用的丽水摄影文化中心——现代感十足,是2025摄影节闭幕式举办地,也是人流量最大的二级保电场馆。

郑文俊与叶腾提前对摄影展览各园区点位进行特巡检查郑文俊与叶腾提前对摄影展览各园区点位进行特巡检查

  未雨绸缪,电力先行。早在中心建设初期,国网丽水市莲都区供电公司就已提前部署线路布局,开展线路改造工程,将原有可靠性低的架空线路拆除,规划建设双电源供电,为摄影节顺利举办及后续日常展览提供充足电力支撑。

  “我们采用了‘前接式’保电,先提前装好两个标准化的‘电力接口’,等发电车一来,我们直接对接就能供电,这样既不影响你们的正常展览,咱们干活也更方便了!”郑文俊师傅正向展馆负责人详细讲解关于今年保电的新举措。

  与负责人对接完保电事宜后,郑师傅和同事们穿行在展馆中进行日常巡检,或低头检查配电箱,或仰头巡视线路时,没想到最有趣的画面出现了——他们自己,也成了摄影师们镜头里独特的“风景”。

摄影师们镜头里的郑文俊与叶腾摄影师们镜头里的郑文俊与叶腾

  在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看来,这群身着工装、神情专注的电力工人,与墙上前卫的艺术作品形成了奇妙的呼应。相机纷纷调转了方向——“咔嚓”“咔嚓”,他们忙碌的身影,被不同型号的镜头定格下来。老师傅眼角的皱纹,年轻员工认真的侧脸,还有他们穿行于光影之中的橘色背影,都成了取景框里的绝佳元素。

  郑师傅起初被拍得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也习惯了,只是笑着对同事说:“都自然点,咱们这也算是‘友情出演’了。没准儿哪天,咱们这副样子,就在哪个摄影展上被挂出来了呢。”

  这或许就是丽水摄影节最独特的魅力之一:在这里,没有绝对的旁观者。守护光影的人,最终也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光影之中,成为了这个故事里,生动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换个身份 他第一次读懂了这场盛会

  此刻,裘晓华师傅正随着人流,漫步在摄影文化中心。他走得很慢。

  以前这个时候,他肯定猫在某个配电箱旁,紧盯着负荷数据,墙上的作品再精彩,也只是他眼角掠过的背景板。从靠感官直觉的“人海战术”,到如今精密仪器与智能系统构成的保电“神经网络”,他亲身经历了这场深刻的电力变革。

漫步在摄影文化中心里的裘晓华漫步在摄影文化中心里的裘晓华

  如今,卸下担子,他才第一次真正“看见”。

  他在一幅幅作品前驻足,从市井烟火到国际都会,不知不觉就看了一个多小时。

  “以前总是来去匆匆,”他感慨道,“现在换个身份慢慢看,才发现这些照片里,藏着另一个丽水,和一个如此广阔的世界。”

  展馆内,灯火通明,将每一幅来自远方的作品都照得清晰而温暖。不同肤色的观众在作品前驻足、交流。

  除了像郑师傅、裘师傅一样冲在保电前线的保电人员外,还有一批人也在为这场摄影盛会的电力后方提供坚实后盾,在此次保电过程中,国网丽水市莲都区供电公司共累计出动工作人员140余人次,车辆32车次,完成7座变电站、16条配电线路巡检,消除隐患10项,现场配备应急发电车4辆,为摄影节的“台前幕后”形成从电网至场馆末端负荷的全流程保障。

  11月10日夜晚,随着摄影文化中心闭幕式顺利结束,2025丽水摄影节也迎来了完美落幕。郑师傅与同事也站完了摄影节闭幕式的“最后一班岗”。当热闹的人群离开闭幕式会场,停驻在场馆一侧的黄色发电车也悄悄消失在夜色之中。

为第六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5丽水摄影节接入发电车的国网丽水供电公司员工为第六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5丽水摄影节接入发电车的国网丽水供电公司员工

  当丽水通过镜头与世界相遇,正是像裘晓华、郑文俊这样一代代电力人的默默坚守,让“灯始终亮着”这句最朴素的承诺,成为了这场盛大相遇背后,最恒久的温度。

  二十一年,人来人往,影像变幻,那束光,却始终温暖、长明。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