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瑞安的甜,谁能绕开陶山甘蔗的清甜、马屿红糖的醇厚?数据显示,我市甘蔗种植面积约5700亩,主要分布在陶山镇和马屿镇,全市甘蔗全年产值为1.4亿元。本期《瑞安有数》,让我们循着甜美的气息,一同探寻一根甘蔗的“两头甜”。
瑞安甘蔗,八成在陶山
在瑞安,说到陶山美食,大部分人会想到甘蔗,他俩就像一对天生的“CP”,这种深入人心的地方性印象,来自陶山甘蔗实打实的产业分量。

数据显示,我市甘蔗种植面积约5700亩,陶山镇就有4500亩,占全市甘蔗种植面积的79%。陶山甘蔗年产量4.1万吨,年产值近1亿元,占全市甘蔗全年产值近7成。

(张欣/摄)
陶山甘蔗,每年3月下种,历经8至10个月生长,10至12月进入采收季,直径3至4厘米,刚砍下的甘蔗带着田间水汽,蔗肉脆嫩,汁水丰富,是冬日里最清爽的甜。
陶山甘蔗何以独占鳌头?其核心在于天然的“地域限定”属性。
《瑞安日报》曾刊文,曾有不少人将陶山甘蔗移栽他地,都不尽如意,哪怕是隔壁乡镇。原来,陶山镇的4500亩甘蔗种植地,处于飞云江河谷平原、小盆地、丘陵相间之处,这里阳光充足,为沙质土壤,是天然富硒地块,甘蔗喝的是“山泉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正如“南橘北枳”,独特的水土,才养出陶山甘蔗独一份的清甜。
陶山甘蔗 “鲜”字打头
瑞安的甘蔗主要分为鲜食和制糖两大类别。陶山镇种植的陶山绿皮甘蔗,属于鲜食甘蔗;马屿镇则以种植三特紫红皮甘蔗为主,该品种主要用于制糖。

“鲜”是一种水果的生命力,在这点上,陶山甘蔗有着绝对优势。2018年,陶山甘蔗获得“浙江农业之最”果蔗擂台赛二、三等奖;2021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23年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4年纳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张欣/摄)
如今,这份甜蜜,已走出瑞安,被更多的人看见与喜爱。自去年启动出口业务以来,陶山甘蔗成功出口至韩国、加拿大、新加坡、迪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突破30吨,年销售额高达百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开始销售以来,韩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已销往韩国10吨。
马屿甘蔗 “甜”出新高度
若说陶山甘蔗是瑞安的“鲜食甜名片”,那马屿红糖便是瑞安的“加工甜王牌”,在瑞安的甜蜜版图里,马屿镇扛起了“制糖大旗”,用一根根紫红皮的甘蔗,熬出传承千年的古法甜。

红糖制作一般是在11月底开始,马屿红糖的核心原料,是专用于制糖的三特紫红皮甘蔗。这种甘蔗表皮紫红,直径比陶山鲜食蔗纤细,约2至3厘米,虽不适于直接鲜食,但胜在含糖量高、纤维紧实,是熬制红糖的上佳之选。
一般情况下,约10至12斤糖蔗方能浓缩出1斤红糖。从压榨取汁、柴火慢熬,到搅拌、定型,最终成就其色泽金黄、焦香浓郁的特质,每一口都是阳光与风土的沉淀。
作为瑞安红糖产业的主力军,马屿镇的甘蔗种植面积约1600亩,年产量达0.9万吨,可熬制红糖约900吨。按15元/斤计算,红糖年产值即可达2700万元。
从陶山4500亩甘蔗的脆甜,到马屿近1200亩甘蔗熬出的醇厚;从32万吨年产量、1.4亿元年产值的规模,到出口海外的国际化步伐,瑞安的甜蜜,不是单一的“蔗香”,而是鲜食和加工双向发力的全域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