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冷门专业真的“冷”吗?这个专业就业率近100%...
2024-07-05 15:18:00   来源:中新浙里

  随着2024年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放榜

  接踵而至牵动人心的

  则是关乎专业、院校和城市

  等一系列选择的志愿填报

  随着就业与专业的强相关

  许多小专业无人问津

  冷门专业成了香饽饽

  那么

  冷门专业真的“冷”吗?

  冷门专业毕业后好就业吗?

  就业率几乎达到100%

  冷门专业真的“冷”吗?

  在大众的印象中,冷门专业是那些学生数量和从业者数量相对较少,就业方向也较为狭窄的专业。冷门专业,真的“冷”吗?

  其实很多专业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冷”。一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乌尔都语专业的学生表示,外界或许认为自己学的专业冷门,但其实乌尔都语是个既有趣又“热门”的专业。

Image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子在北外世界语言博物馆图源:青春浙江

  近几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蓬勃发展,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经贸、文化交流不断扩大的同时,对乌尔都语翻译的需求已经趋于普遍。而目前,国内开设乌尔都语专业的高校则仅有七所。

Image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图源:青春浙江

  “我所在的这届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且就业去处也都比较理想,和公众印象中的‘冷’形成了反差。”这名学生说。

  浙江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海峰介绍,许多专业之所以“冷门”,很大程度上是印象在“作祟”。

  冷门专业听起来“冷”

  却有大众想象不到的“热”

  去年,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甲骨文方向研究生李莹发视频“吐槽”自己的专业冷门。李莹没想到的是,视频意外走红,网友甚至在线催更科普。

Image

  李右溪的科普短视频。抖音截图

  随着科普视频的爆火,有不少网友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为往圣继绝学”,李莹也逐渐找到了职业方向:用另一种方式传播自己热爱的文字。“这个时代需要有更多的人了解甲骨文,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我想用这种方式传承古文化。

  像甲骨文这样的冷门专业,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北京大学著名的“六代单传”专业古生物,以及中央音乐学院的箜篌、筚篥专业、厦门大学的嗓音学专业等

  尽管这些专业听起来“冷门”,但他们也有大众想不到的“热”。

Image

  薛逸凡毕业照。图源:浙江教育报

  像是北大2010届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毕业后便前往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生物学硕士专业录取,之后又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Image

  箜篌专业学生演奏中。图源:浙江教育报

  此外,2019年,媒体报道过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2016级学生杨柳,她是当时在校唯一一个学习箜篌专业的学生,也是浙江省第一个在专业类院校以箜篌为主修乐器的学生。如今,像箜篌、筚篥等专业,也在央视《国乐大典》《经典咏流传》等脍炙人口节目的推介下逐渐“出圈”,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愈发增多。

Image

  攻读嗓音学方向硕士的胡园佳。图源:浙江中医药大学

  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即将就读厦门大学嗓音学方向的硕士胡园佳说道:“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职业将嗓音作为工作中主要的使用工具,嗓音学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这部分群体,目前嗓音保养与治疗的相关科室也正在各大医院中相继设立。

  今年,教育部发布了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包括马术运动与管理、足球运动、咖啡科学与工程在内的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的增加也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 图源:教育部官网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 图源:教育部官网

  冷门专业变“香饽饽”?

  入学即就业,还带编制

  贴着“低就业率”标签的冷门专业,并不代表在就业市场上就一定“冷门”,很多毕业生甚至还被“热抢”。

  像古文字破译人员,便在近些年的就业市场上成了“重金难求”的人才,中国文字博物馆曾以最高10万元/字重金悬赏破译人员。

Image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破译甲骨文中。图源:央视新闻

  此外,今年,在一些省份,考古专业入学即就业,而且带编制。比如山东、山西、陕西,都公布了新的“文物全科”本科生的公费定向招生计划,在考古学等相关专业下培养。像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今年首批计划招生60名。考生入学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免学费、免住宿费,毕业后直接进入本省的市县区级事业单位工作不少于5年。

  既然冷门专业的就业不一定“冷”,缘何“冷门专业”的实际就业情况同大众体感间存在“温差”?

  在张海峰看来,“温差”的出现,实际上是社会劳动分工愈发精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过往粗放式市场人才供给关系,如今已经在向垂直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市场供需关系发生转变的同时,由于知识鸿沟客观存在,公众自然无法全方位的把握每一个专业最新的就业情况。”

  就业之外,我们又应如何看待关于不同专业间“冷”“热”对立?

  张海峰介绍道,尽管目前社会中的确仍存在着所谓“热门”与“冷门”专业对立的认知偏差,但造成这种冷热的原因是多样化的。

  在张海峰看来,一方面,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供给方,企业是需求方,“冷”与“热”受这两股力量的相对强弱影响。另一方面,“冷”与“热”其实也是一个长周期动态调整的过程,受社会需求与行业变化、专业培养计划、宣传与认知度等多元因素的影响。

Image

  中新社发 骆善新 摄

  “许多几年前、十几年前的热门专业,如今也‘冷’了下来。在技术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短周期内就业的热门与否,便去轻易地判断专业存在的价值,不仅容易忽视像物理、数学等诸多基础学科存在的意义,还可能影响就业市场中供需关系的偏向。”张海峰说。每个专业的可能性,不应被简单的被“冷”和“热”所定义。

  在选择专业时

  新妹建议同学们:

  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

  未来想在哪个领域工作

  以及专业供求关系等方面

  再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哦!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