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杨晓光 | 不灭窑火——龙泉青瓷是怎样重放异彩的
2024-08-31 08:56:03   来源:中新网浙江
今日龙泉 作者供图

  今日龙泉 作者供图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初立之际,一批批外国友人满怀好奇与向往,踏上了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他们之中,不乏对中国瓷器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尤其是对一种名为“雪拉同”的瓷器,更是充满了神秘与向往。然而,当被问及何处能觅得这种物品时,外事人员却面露难色,一时之间难以给出满意的答案。

外国友人欣赏龙泉青瓷 作者供图

  外国友人欣赏龙泉青瓷 作者供图

  他们曾试图以景德镇瓷器的精致与唐山瓷器的雅致来回应这份期待,但显然,这些并未能真正触动友人心中对“雪拉同”那份独特的渴望。面对这份遗憾,外事人员决定寻求更为专业的解答,于是他们向中国青瓷界的权威泰斗——陈万里先生求教。

  陈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学识,为众人揭开了“雪拉同”的神秘面纱。原来,这令无数外国友人魂牵梦萦的“雪拉同”,实则源自中国浙江龙泉的青瓷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工艺精髓与文化底蕴。回溯至16世纪晚期,龙泉青瓷首次跨越重洋,在法国市场惊艳亮相,其釉色莹润如玉,让法兰西人赞叹不已。恰逢此时,法国作家杜尔夫的杰作《牧羊女亚司泰来》(亦译为《牧羊女》)及其戏剧改编风靡巴黎,剧中男主角“雪拉同”Celadon身着的青色衣裳,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其色彩与龙泉青瓷的釉色不谋而合,法国人将这份来自东方的美丽瓷器亲切地命名为“雪拉同”(Celadon)。

  这一雅称迅速风靡欧洲,并牢固地确立了其作为龙泉青瓷国际代名词的地位。龙泉青瓷,这颗璀璨的中国文化明珠,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更跨越国界,吸引了全球范围内众多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的青睐,他们纷纷将这份来自东方的艺术珍品纳入囊中,视为珍宝。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随着时光流转,那些曾以巧手匠心铸就这一绝美的青瓷工匠及其精湛技艺,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了历史的记忆。这一遗憾的现状,最终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特别是周恩来总理的深切关怀。

  周总理高瞻远瞩,迅速指示轻工业部将龙泉青瓷的恢复工作提上日程,并强调中国五大名窑的传统技艺同样需要得到全面复兴。他特别指出,龙泉青瓷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恢复工作应列为重中之重,以便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遵照周总理的指示,相关部门迅速响应,浙江省成立了恢复龙泉窑委员会。为了汇聚全国顶尖的陶瓷艺术智慧,委员会广泛邀请了南京、上海、北京、浙江省美术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等地的陶瓷美术专家。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们,带着对龙泉青瓷的热爱与敬畏,共同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团队,誓要重现龙泉青瓷的昔日辉煌。

  随着团队的组建完成,一场龙泉青瓷复兴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龙泉,这颗镶嵌在浙江省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与浙闽赣三省交界之地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冲与商贸集散的重要枢纽。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盛产制作高品质瓷器所需的高岭土。四季分明的气候与充沛的雨量,为原材料的开采与加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龙泉溪,作为瓯江上游的最大支流,不仅滋养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也为龙泉青瓷的运输开辟了便捷的水路。

  龙泉青瓷的烧制历史可追溯到三国两晋时期,至今已有超过1700年的悠久历史。宋代,是龙泉青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均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彼时,龙泉窑火通明,昼夜不息,工匠们匠心独运,将平凡的瓷土经过精心雕琢,转化为温润如玉的艺术瑰宝。他们巧妙地运用刻划、模印、堆塑等技艺,将自然之美、生活情趣与文化底蕴融入青瓷之中,使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与动人的故事。这些精美的青瓷作品,通过陆路与海路远销至亚、非、欧三大洲的众多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与惊叹。

  然而,时光荏苒,世事变迁。龙泉青瓷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沧桑历程。明代中叶以后,青花瓷的兴起及政府海禁政策与朝贡制度的双重夹击,对龙泉青瓷的生产与销售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海外贸易环境的急剧恶化,尤其是海外市场的严重受限,让长期依赖外销的龙泉青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窑场纷纷关闭,工匠们流离失所,精湛的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至建国初期,龙泉地区仅余一家生产蓝边白碗的日用陶瓷品厂,龙泉青瓷的辉煌仿佛已成遥远的记忆。

  面对这一困境,这支不畏艰难的团队挺身而出,他们怀揣着对龙泉青瓷复兴的坚定信念,迅速组建了一个由八人组成的攻关小组。这个小组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们如同深林中的古树,根深叶茂,智慧深邃;也有科班出身的中青年骨干,他们承载着传统与创新的双重使命;更有初出茅庐的新入行年轻人,他们如同春日里的嫩芽,生机勃勃,充满好奇与活力。其中,当时年仅13岁的徐朝兴,作为现今唯一健在的成员,深情地向我们讲述了这段八人小组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合作历程。

  在那个机遇与挑战交织的时代,八位背景各异却心怀共同愿景的匠人,应浙江省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的召唤,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面对龙泉青瓷这项古老而繁复的工艺,他们未曾退缩,深知唯有团结协作,方能重启辉煌。因此,他们毅然踏上了一条集探索与创新于一体的复兴之旅。

  合作伊始,八人小组便以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直面龙泉青瓷工艺的复杂性。他们携手上海科研机构,对龙泉窑的传统配方进行了深度剖析、精准测试与潜心研发。历经无数次尝试与挫折,上百轮实验与试烧的洗礼,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为龙泉青瓷品质的复原与提升构筑了坚实的基石。这段历程,是他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也是龙泉青瓷复兴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泥料房中,科研人员不辞辛劳,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与微调,只为寻找那份最纯粹、最符合龙泉青瓷灵魂的泥土。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丝毫未减他们心中的热情与执着。在拉坯机前,他们相互观摩,共同探讨,每一个微妙的动作都凝聚着对艺术极致的追求与匠心的传承。

  而在窑火旁,他们更是展现了无比的耐心与专注。夜以继日地守候,目不转睛地观察火焰的细微变化,每一次的升温、每一次的降温,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弦。他们期待着每一次烧制的成果,渴望见证那令人震撼的奇迹时刻。

  然而,复兴之路并非坦途。技术瓶颈、资金短缺……种种困难接踵而至,让八人小组也曾陷入迷茫与挑战之中。但正是这些困难,铸就了他们更加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用智慧与勇气一一化解难题,让友谊与默契在挑战中愈发深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批“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八人小组成员之一徐朝兴 作者供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批“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八人小组成员之一徐朝兴 作者供图

  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批‘非遗’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徐朝兴深情回忆道:“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我们的心却异常坚定。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就是要让龙泉青瓷这一传统工艺焕发新生。”这份信念与责任,成为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徐朝兴作品 作者供图

  徐朝兴作品 作者供图

  终于,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斗与努力,八人小组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他们不仅成功恢复了龙泉青瓷的传统工艺,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发展。象形开片技术的问世,开创了人为控制开片的先河,极大地提升了龙泉青瓷的艺术价值与观赏性。一件件精美的青瓷作品,如同瑰宝般璀璨夺目,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也让龙泉青瓷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同磊作品 作者供图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蒋同磊作品 作者供图

  在龙泉古窑的复兴之路上,8人小组犹如历史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他们不仅成功恢复了这一古老瓷窑的辉煌,更在其基础上播种了创新的种子。如今,龙泉窑已焕发新生,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交织出别样的光彩。青瓷作品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不仅器形优雅、釉色温润,更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追捧,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问佛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武作品 作者供图

  问佛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武作品 作者供图

  龙泉窑的复兴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不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青瓷产业,更激发了当地人对本土文化的深厚自信与产业热情。这股春风吸引了大批青年才俊投身于青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之中,他们既是古老技艺的忠实守护者,也是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创新者。这些新生代匠人的加入,为龙泉青瓷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推动了其技艺与艺术的双重飞跃。

  2009年,龙泉青瓷荣耀加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其卓越艺术魅力与精湛制作技艺的国际最高认可,也标志着龙泉青瓷发展历程中一座辉煌里程碑的树立。作为全球陶瓷类项目中独一无二的代表,龙泉青瓷在国际舞台上独领风骚,其独特性如同璀璨星辰, 极大地提升了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这一殊荣不仅为龙泉青瓷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促使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其保护与传承、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精准的政策引导、充足的资金扶持、以及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等多元化举措,龙泉青瓷产业持续焕发新的生机,实现了繁荣壮大。截至目前,龙泉市已汇聚了超过3000家的龙泉青瓷生产经营户,从业人数突破2万大关,年产值更是高达18亿元。同时,这一国际认可也极大地激发了国内外对龙泉青瓷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促进了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与精彩融合。

  杭州版本馆装饰青瓷瓷片 浙江工艺美术大师金逸瑞等人制作 作者供图

  当代的龙泉青瓷,在继承与发扬传统青瓷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材料选择、釉色调配、设计理念及造型塑造等各个方面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工艺与技术水平持续攀升。同时,当代审美元素的巧妙融入 ,更为龙泉青瓷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在自然与典雅之中,更添一份现代气息与时尚韵味,从而将这份古老的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如今,龙泉青瓷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多元画卷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它凭借独特的艺术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到这份来自东方的美丽与智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龙泉青瓷的烧制工艺虽已多数转向现代化气窑,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仍有一批珍贵的龙窑坚守着传统的烧制方式。这种古老技艺不仅赋予了青瓷独特的韵味与质感,更是对千年传承的一种执着与尊重。

静候开窑 作者供图

  静候开窑 作者供图

  当晨光初晓,龙泉青瓷的故乡便笼罩在一层神秘而庄严的氛围之中。古朴的龙窑前,鼓声雷动,锣声铿锵,宣告着一场“不灭窑火”2024孙坑窑龙窑开窑仪式的神圣启幕。窑主与窑工们,身着传统服饰,面容虔诚,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步伐坚定地走向龙窑,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河流之上。

鼓声阵阵 作者供图

  鼓声阵阵 作者供图

  四周,宾客们满怀期待地聚集,他们或惊叹于这份古老技艺的顽强生命力,或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龙泉青瓷的惊世之美。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龙窑斑驳的砖瓦之上,为这场仪式增添了几分神圣与祥瑞。

进香 作者供图

  进香 作者供图

  随着司仪庄重而有力的声音响起,开窑仪式的各项环节逐一展开。净手、分香、行纳福礼……每一步都充满了对天地的敬畏与对先祖的感激。窑工们手持香烛,举至额前,每一次鞠躬都显得那么虔诚而庄重,他们的复诵声在龙窑前回荡,仿佛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窑主上香 作者供图

  窑主上香 作者供图

  当窑主上前敬香时,整个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他身着唐服,面容肃穆,仿佛承载着整个龙泉青瓷文化的厚重与荣耀。他缓缓地将香烛插入香炉,随后与窑工们共同举杯,将龙窑酒洒向大地,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这一刻,龙泉青瓷的历史与现实在龙窑前交汇,传统与创新在这里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开窑仪式不仅是对古老技艺的致敬与传承,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与展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龙泉青瓷的故事将继续被书写,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永恒传奇。

  在探索与传承的征途上,“不灭窑火”的龙泉青瓷,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照亮了未来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坚守与创新的交融。每一片青瓷的诞生,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是时间与火焰共同雕琢的艺术品。

  随着时代的浪潮不断推进,龙泉青瓷正以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在全球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它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与广泛的喜爱,更跨越国界,在国际高端盛会如G20杭州峰会、APEC峰会、进博会,以及文化底蕴深厚的杭州国家版本馆等场合中惊艳亮相,成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创新融合的经典之作。

外国友人观赏龙泉青瓷 作者供图

  外国友人观赏龙泉青瓷 作者供图

  这份源自古老东方的艺术瑰宝,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新精神,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传递着跨越时空的美学与智慧。每一件龙泉青瓷作品,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与创新的融合,它们静静地诉说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示着中华民族对于美的不懈追求与独特理解。

龙泉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冲与商贸集散的重要枢纽 作者供图

  龙泉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冲与商贸集散的重要枢纽 作者供图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龙泉青瓷能够继续绽放其独特的光彩,让这份不灭的窑火永远燃烧在中华大地上,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愿龙泉青瓷的传奇,如同那永不熄灭的窑火一般,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作者 杨晓光)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