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山岕岕”里觅共富 浙江“青绿”缘何吸引中外青年?
2025-04-27 17:24:03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4月27日电(黄彦君)“紫笋茶有1200余年栽培史,南太湖沿岸湿润的气候,为茶叶提供优越生长条件。”日前,在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90后”茶文化民宿主理人查青玥行走于青山翠竹间,边走边讲解。

  在其身旁,一群中外青年听得认真,俯身观察起紫笋茶树。“紫笋茶是绿茶吗?采茶要采哪个部分?”来自葡萄牙的丽水学院留学生郭伟豪(Yanochko Guo Henrique)十分好奇,“我想知道这个地方是如何靠茶叶致富的。”

  被茶圣陆羽赞为“茶中第一”的紫笋茶,曾是“流量明星”。唐代其为皇室贡茶,宋代苏轼曾言“千金买断顾渚春”……近年来,水口乡深挖紫笋茶文化,开发衍生产品、打造农家乐集群,农文旅融合延伸紫笋产业链,“圈粉”年轻人。

  近来,“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故事,吸引着参与“Hi China!我的中国故事”宣讲活动的中外青年蹲点调研。

4月25日,中外青年在水口乡体验采茶。长兴官方供图

  4月25日,中外青年在水口乡体验采茶。长兴官方供图

  当水口乡工作人员介绍该地民众“夜不闭户”时,来自俄罗斯的湖州师范学院留学生维多利亚(Viktoriya)提出疑问:“夜不闭户”指的是什么?这意味着什么?

  “‘夜不闭户’指夜间睡觉也不用关门,形容社会治安良好。”温州医科大学学生李豪君解释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构建“大同社会”的理想,随着乡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水口乡民众安居乐业,生活在安全稳定环境中,这是民众物质、精神生活双重富足的体现。

  寻访茶山、农家乐集群后,郭伟豪发现了水口乡共同富裕的“密码”。“当地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致富,带动许多大城市的人‘进村’生活。”作为祖籍浙江青田的华裔青年,走访过程中,父辈口中的故事变得切实可感,“我为故乡感到骄傲。”

  水口乡因茶而兴的致富路,是该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山区生态优势的一个缩影。“千万工程”赋能下,向美而生的乡村正与返乡青年“双向奔赴”,青春力量洋溢山水间。

  “兰花姑娘”刘婷婷借电商将本土兰花销往全国各地;“紫砂壶二代”赵悦致力于推动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农二代”沈霂从园艺设计切入,打造乡村生态圈……龙山街道兰博园内圆桌沙龙上,青创客、新农人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4月25日,中外青年在龙山街道兰博园参与圆桌沙龙。长兴官方供图

  4月25日,中外青年在龙山街道兰博园参与圆桌沙龙。长兴官方供图

  来自湖州的青年宣讲员黄漫茗之前参与过许多调研,这次与外国朋友结对为其带来全新体验。

  “为了让外国朋友理解‘共同富裕’、‘千万工程’等概念,我们需转换表达方式,唤起双方共鸣、实现文化交融。”黄漫茗说,两天的行程中,中外青年以脚步丈量发展、以体验消弭隔阂,这是创新理论传播路径,多角度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你一言我一语中,该地以生态为基底、产业为纽带、文化为灵魂、青年为引擎的共富路径逐渐清晰。浙江的“青”与“绿”,也将伴随中外青年的讲述走向世界。(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