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28日电(林波)近日,由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举办的“遗产新生·浙里启承”非遗走进浙大系列活动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成功举办。
近日,活动合影现场。 (主办方供图)
该活动围绕“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核心理念,通过学术研讨、技艺展演、互动工坊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与当代价值。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杭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卫东以人文经济视角解读非遗,提出非遗经济本质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经济,关键在于通过“活化”和“生活化”建立需求导向的体系,实现与资本、互联网的双向赋能,推动共同富裕。
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鼓励手工艺人突破历史局限,主动融合先进技术与工具实现手工艺复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提出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六大关注点,主张将非遗置于真实生活系统中,重视传承中主体与受众的互动及情感价值判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