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17日电(董易鑫)在浙江义乌,农工党义乌市基层委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健康农工”这一社会服务品牌,立足地域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农工党义乌市基层委“关注‘一老一小’ 共富服务再启程”活动现场。(金华市委统战部供图)
此前,农工党义乌市基层委聚焦“一老一小”,在其心理健康、成长发育以及慢性病管理等细分领域持续发力,发挥界别资源优势,为当地孤残儿童、困境家庭、民办养老机构等特殊群体和机构提供精准化服务,基本实现服务从“广覆盖”向“精深耕”的迭代。
在延续传统服务的同时,农工党义乌市基层委创新性引入“多学科诊疗(MDT)”协同模式,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等场所,实施床旁诊疗与校园健康干预。
值得一提的是,农工党义乌市基层委还为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先天不足的残障儿童制定了综合评估治疗方案,推动“健康农工”服务模式迭代升级,实现服务从“碎片化”向“精细化”诊疗的跨越。
针对传统服务模式中“流动性强、持续性弱、跟踪缺位”的问题,农工党义乌市基层委还以该市赤岸、大陈等较偏远乡镇的民办养老机构及儿童福利院为服务基点,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为定点服务对象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并开展周期性回访与健康指标监测,实现服务效果从“短期效应”向“长期效能”的转化。
此外,义乌基层委创新拓展服务范畴至家属、护工等照护主体,构建“服务对象—照护者”双轨赋能体系,推动服务效能从“个案干预”到“社会辐射”的几何级增长。
如今,农工党义乌市基层委正通过“党内资源+社会资源”协同的方式破解服务单一、内容同质等问题,一方面联动专科医院,打造“专家诊疗—专科跟进—云药房配送”全流程服务链;另一方面联合“义点爱”、学雷锋协会等社会组织,将生活关怀、心理健康等纳入品牌矩阵,形成复合式服务,增强品牌吸引力与服务承载力,基本实现从“各自为战”向“协同共赢”的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