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21日电(胡丰盛 包玉院)2025年盛夏的湖州,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这片因理念而蝶变的土地上,如何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共富动能?这是浙江省湖州市政协委员、深耕生态环保领域三十余年的高级工程师张海燕日夜思索的命题。她在调研中深刻认识到,要以20年为重要契机,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集成创新,加快生态价值转化,让绿色成为共同富裕最鲜明的底色。
自2021年8月提出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的目标定位以来,湖州始终坚守“最中国”的生态本底,壮大“最绿色”的经济肌体,雕琢“最幸福”的城市形态,绘就“最美丽”的乡村画卷,汇聚“最青春”的人才活水,已逐步成长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发展均衡性、协调性突出的地市,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成为湖州政协履职的核心关切。
8月18日,一场承载着民智民声的“面对面”协商在湖州举行。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与来自市、区县50名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围坐一堂,围绕“加快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主题深入交流。委员们从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共富、以省级中心镇带动组团发展、构建青年入乡新生态、规范强村公司运营、提升农文旅融合水平等维度,捧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金点子”。

49位委员做足功课与市委书记“面对面”协商。张剑 摄
这座因理念而改变的城市,正以一场跨越十余年的民主协商实践,探索缩小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的先行路径。
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湖州已形成“2+8”高能级产业平台体系,为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筑牢根基。政协委员邱俊敏锐指出,当前湖州既肩负先行示范的使命,也面临“成长的烦恼”,他建议通过优选引领项目、创新载体建设、改革招商运营模式、健全协调机制等举措,以机制重构为经济发展蓄能增势。
“要巩固好‘团长’地位!”政协委员沈岐聚焦省级中心镇建设,细数织里、练市、新市、泗安、梅溪等镇的实践成果,提出需从多层次、多方位、多维度发力,以组团模式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中心镇真正成为联动城乡的关键支点。
青年力量被视作激活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如今,越来越多青年才俊扎根湖州乡土,在桑基鱼塘里耕耘智慧,在白茶园中连接云端,在古村新韵里迸发创意。界别群众陈鸳鸳呼吁打造青年入乡发展新范式,让青年人的新理念、新技术与乡村资源深度融合,实现青春与沃野的“双向奔赴”。
这场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协商,不仅是思想碰撞的平台,更架起了市委与委员、界别群众的“连心桥”。为了交出这份高质量的“委员作业”,49位政协委员的足迹遍布田间地头、工厂民宿。早在3月,市政协就组织委员赴福建宁德、福州、南平及市内各区县开展专题调研,借鉴先进经验,形成了一批针对性极强的建议。
政协委员梅红建议探索多元经营模式,科学培育“共富点”,推动“强村公司”健康发展;政协委员朱文潮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共享发展红利;政协委员于建华建议完善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助力构建橄榄型社会;政协委员宋建根主张打好“土特产”组合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政协委员丁芳芳聚焦农文旅融合,建议提升运营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政协委员陈舟艳呼吁加强乡村精准帮扶,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一人”……协商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回应政协委员关切,积极释疑解惑、表态落实。民进湖州市委会负责人代表重点提案单位发言,彰显了各方协同推进的决心。
“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紧扣省、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十五五’规划、创新湖州建设、民生实事等中心工作,深入调研、协商议政、资政建言,各项工作富有成效。此次协商活动站位高、思考深、落点准,我们将认真梳理、深入分析,把这些‘金点子’切实转化为工作举措。”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对委员建言给予高度评价。
湖州市政协主席李上葵表示,湖州市政协将持续深化“以市委真重视、政协真努力、委员真给力,来促进政协更努力、市委更重视”的良性循环,依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挥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平台作用,主动融入改革发展大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政协动能,在新时代展现人民政协的新担当、新作为。
共识在交流中凝聚,路径在探讨中明晰。在“两山”理念的诞生地,湖州,正以一场以制度创新和实践自觉破解“三大差距”的生动实践,向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坚定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