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浙大青年在塞尔维亚坐高铁 奔赴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
2025-09-08 21:02:50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8日电(曹丹 朱奕豪 张思阳)2025年是中国和塞尔维亚建交70周年。浙江大学“致远”计划实践团近日搭乘中塞合建的匈塞铁路,深入塞尔维亚开展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成果。

近日,浙江大学“致远”计划实践团队搭乘匈塞铁路,并与乘客合照。徐婕 摄

  近日,浙江大学“致远”计划实践团队搭乘匈塞铁路,并与乘客合照。徐婕 摄

  匈塞铁路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将两地原本8小时的通行时间缩短至3小时。这条“钢铁丝路”不仅大幅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更成为深化中塞友谊的新纽带。

  实践团成员一路乘坐高铁,切实感受中国技术在海外应用的高效与可靠。在因吉亚站,印有汉字和中国企业标志的集装箱格外醒目。据介绍,这座山东中欧班列塞尔维亚集结中心于2024年正式启用,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设立的首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从中国青岛发出的中欧班列,历经1万余公里的行程后,便可抵达此处。

  在贝尔格莱德欧亚商贸城,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让实践团成员仿佛置身浙江义乌。“价格实惠、品种丰富”,当地顾客这样评价来自中国的商品。如今,中国商品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的物流网络走进塞尔维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两国民心相通的生动见证。

近日,实践团赴贝尔格莱德欧亚商贸城面向市场商户开展调研。朱奕豪 摄

  近日,实践团赴贝尔格莱德欧亚商贸城面向市场商户开展调研。朱奕豪 摄

  实践团还参访了位于塞尔维亚的卧龙控股集团工厂。这家中国电机企业以塞尔维亚为基地,业务辐射整个欧洲市场,是“中国智造”走向国际舞台的典型代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2019年起与其合作设立了海外社会实践基地。“我研究生阶段的课题正是电机设计,希望有一天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在高铁等大国重器上。”实践团成员朱克非表示。

  语言与文化交流同样是联结两国民心的重要桥梁。在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塞尔维亚学生米娜用流利的中文讲述了她参与“汉语桥”活动的故事。目前,塞尔维亚已有超过1000名青年在学习中文,“你好”已成为当地街头常见的问候语。实践团成员还与贝尔格莱德大学、诺维萨德大学的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在思想与文化的碰撞中增进彼此理解。

  “我们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果的‘乘客’,更是这一伟大倡议的亲历者和传播者。”实践团成员徐婕感慨道。

  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商品贸易畅通,从制造业深度合作到人文领域交流互鉴,中塞友谊正在新时代青年的双向奔赴中,书写着更加精彩的新篇章。(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