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浙江遂昌西畈乡何以巧用“农耕文化”IP ?
2025-10-21 21:56:52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21日电(林波)金秋十月,稻浪翻滚的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西畈乡,不仅迎来了一场丰收的盛景,更展现了一场以“农耕文化”为核心IP的生动实践。

  在近日举办的以“金秋丰宴·遂昌有约”为主题的2025遂昌西畈乡订单农业成果展示暨优质稻米交流会上,西畈乡通过产品展示、订单签订、割稻体验等形式,将传统农事与现代发展理念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以文化赋能产业、以产业振兴乡村的特色路径。

近日,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近日,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深耕传统:从田间野趣到生态文化盛宴

  西畈乡地处遂昌县西南部,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乡镇。长期以来,受地理条件限制,当地农业发展面临着规模化程度不高、土地资源零散、农产品议价能力弱等现实挑战。

  然而,西畈乡党委、政府转而聚焦本土生态优势,将“农耕文化”作为突破口,创新实施以“订单农业”为核心的生态稻米产业发展项目,探索出一条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多方共赢的共同富裕新路径。

  与此同时,其通过策划割稻比赛、手工脱粒挑战赛等农耕竞赛,在传统打稻机的轰鸣与飞扬的谷穗中,构成一幅充满活力与野趣的丰收画卷。

  这些活动不仅还原了传统农事场景,更让来自全国的游客、渠道商在参与中感受到西畈稻米背后的文化底蕴与生态价值。

  据悉,此次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米食品鉴环节——用传统猪油、酱油搭配米饭、粥品与麻糍小吃,进一步强化了地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舌尖上的农耕”成为品牌传播的媒介。

近日,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近日,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模式创新:以“订单农业”激活文化资源

  农耕文化的生命力,离不开产业支撑。

  西畈乡以“订单农业”为核心,构建“强村公司+村集体+企业+农户”四方联营机制,通过统一流转土地、保底收购、标准化种植,既保障了农民收益,也为农耕文化的持续活化提供了经济基础。

  特别是,活动中首批超200吨的生态稻米订单以及“共富工坊”的授牌,标志着这一模式从探索走向成熟。

  在品牌打造中,西畈乡还联合企业注册“生态稻米”区域公共品牌,推动产品从“卖原粮”向“卖品牌”转型。而品牌的核心叙事,正是源于其绿色生态的种植传统与匠心耕作的农耕文化。

  融合赋能: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联动

  西畈乡的“农耕文化”IP,并非停留在节庆展演层面,而是通过“提质、扩面、融合、赋能”四大策略,系统性融入乡村振兴全局。

  在“融合”方面,该乡计划依托梯田风光与版画文化,策划“稻田版画艺术节”“秋收体验营”等农文旅活动,将农耕场景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良性循环。

  在“赋能”层面,西畈乡积极对接高职院校资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经纪人,让年轻一代成为农耕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推动传统农业向“文化农业”“智慧农业”升级。

  “人育五谷,五谷育人。西畈乡开展订单农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有力举措,通过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合作模式,带动农民和村集体的增收,同时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和品种,让西畈乡的‘生态稻米’成为一张闪亮的金色名片,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西畈乡党委书记柳启斌如是说。(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