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瓣膜病冬季高发 专家:心脏“阀门”老化风险不容忽视
2025-11-27 18:58:53   来源:中新网浙江

  中新网浙江新闻11月27日电(张煜欢)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来自江西的张阿姨(化名)曾深受心脏瓣膜疾病困扰近十年,一度因对传统“大开胸”手术的恐惧而拒绝治疗,直到今年身体状况明显恶化,她才终于下定决心接受手术。令人欣慰的是,手术过程远没有她想象中那样“伤筋动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马量教授团队通过微创外科手术,为她成功实施了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置换,并同期修复了三尖瓣。作为跨省就医患者,她还享受到浙江医保新政带来的便利与减负。

  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张阿姨的经历正是心脏瓣膜疾病诊疗技术进步与医保政策优化,共同为患者带来新生希望的一个缩影。

专家在手术中。受访者供图

  专家在手术中。受访者供图

  瓣膜病延误诊治或导致不可逆损伤

  “心脏瓣膜相当于心脏里面单向的阀门,这样的阀门总共有四个,它们协同工作,共同确保血流单向流动,而不会倒流。”马量形象地解释道,“如果瓣膜出现问题,比如关不严或开不大,就会导致血液反流或前进受阻,从而引发胸闷、气急、心悸等一系列症状。”

  马量进一步指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脏瓣膜疾病的主要病因也已发生显著变化。以往,瓣膜病主要是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但现在逐渐转变为以退行性病变为主。”

  “我国瓣膜病患者数量庞大,但诊断和治疗缺口巨大。很多患者未能被及时诊断,常常拖到症状严重,甚至出现静息状态下都气急时才就医。此时,心脏超声检查往往发现瓣膜病变已非常严重,甚至已经影响了心功能。”马量提醒,“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院检查非常重要。我们主要依靠心脏超声就能对瓣膜病做出清晰诊断,心电图、胸片也能提供很好的辅助。这些方法都很成熟,诊断准确性高。”

  他强调,心脏瓣膜病若拖延不治,危害极大。“瓣膜病会使得血流受阻或反流,长期下来会使心脏的心肌发生病变。要是能及早干预,心肌损伤还可逆,拖到后期,心肌损伤不可逆,即便接受了治疗,心脏收缩功能也可能难以恢复,可能导致胸闷气急无法解除,甚至进展为严重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猝死等严重后果。”

  微创技术破解“开胸”困境

  目前,外科手术依然是治疗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化已成为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针对瓣膜修复和置换的选择,马量表示:“如果检查出瓣膜病,我们会首先考虑对患者自身的瓣膜进行修复。也有一大部分病人瓣膜损坏严重,没有修复的条件。比如钙化非常严重,或者瓣叶因感染已毁损,实在无法修复的话,采用人工瓣膜置换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办法。”

  目前,人工瓣膜主要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种,马量介绍道:“机械瓣从理论上讲可能上百年都不会坏,但它最大的缺点是可能产生感染、血管翳这些问题,需要终身抗凝。”这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或随访不便的患者而言,有非常高的出血或血栓风险。“生物瓣术后通常仅需抗凝3至6个月,之后绝大多数患者便可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无需再服用抗凝药。目前采用的生物瓣膜多由经过特殊处理的猪主动脉瓣或牛心包制成。”

  随着创新生物瓣膜材料的广泛应用,如何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这些创新的优质医疗资源成为关键。“以往人工瓣膜由于存在支付上限,最多只能报销三万块,患者仍面临一定经济压力。”马量称,如今随着更多人工瓣膜陆续纳入医保并取消支付最高限额,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的可及性,也为更多瓣膜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心的治疗选择。(完)

[编辑:孙妮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