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30日电 29日晚,“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第二十九讲在浙江大学开讲。德清县委书记王波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大场景下的德清县域治理实践,着眼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描绘出“奔跑中的德清”的广阔未来。
以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县域高质量发展全优生为统领,德清提出“1333”战略工作体系,依托3大战略性抓手、3大高能级平台、3大集成式保障,探索县域治理实践。
以“产业强县”,解决县域发展硬核实力的问题。
地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老树开新花”的故事不断上演;另一方面,未来产业向“新”而行,催生全新增长极。目前,德清已形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家居三大优势产业,“地理信息+”、“人工智能+”两大赋能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集成电路三大新兴产业,绘就一幅“上天入地”产业图景。
以都市德清,解决县域发展“理念标准”的问题。
二十余年来,德清“融杭”步伐从未停止,但其目标从不是追求同质竞争、区域扩张。从一体融合发展、提升配套设施品质、鲜明城乡风貌气质等方面,打造一座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现代山水田园城市”。
以地信造峰,解决县域发展辨识度和爆发力问题。
德清是联合国秘书处在我国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所在地。随着全球数字化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带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融合型新业态发展。
作为“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主办方之一,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党委书记、社长柴燕菲表示,德清以“1333”战略工作体系为牵引的县域治理实践,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治理的智慧——其依托产业强县、都市德清、地信造峰三大抓手,既关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平台建设等硬核问题,又注重大平安、大改革、大人才等“软服务”提升,有效平衡了城市发展的规模与质量。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宝胜认为,德清的县域治理实践,体现了先行理念与实践匹配,系统规划与有序推进结合,策略性、智慧性落实三个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治理的典范,诠释着创新、朴实、努力的城市精神。
据悉,“中国县域治理大讲堂”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主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