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21日电(胡丰盛 徐张赢)近日,浙江省海盐县举办“议事国际范协商在‘县’场”活动,邀请4名浙江工商大学国际学生和2名在盐外籍人士走进海盐政协,沉浸式体验中国式协商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亲身感受“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魅力,并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新声音”。
留学生们首站探访海盐县政协联系界别群众服务站,了解政协发展历程,现场观摩了政协委员的书画创作。随后,他们前往海盐县通元镇,在通元茶厂和丰义大礼堂前聆听“矿山蝶变”的治理案例,实地感受协商民主带来的乡村巨变。
活动现场,海盐县政协与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协商民主基层实践教学点。这一合作旨在将基层政协的实践平台与高校的国际资源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浙里协商”基层实践,探索对外展示中国式协商民主路径。
“这是一次‘双向赋能’的合作。”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彬彬表示,政协“民生议事”活动是宝贵的实践课堂,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基层民主协商的魅力;学院也将发挥学科和国际化优势,助力海盐打造更具开放性和国际范的协商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声音。

国际青年走进海盐。海盐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5年以来,海盐县政协利用当地与高校共建的国际学生“乡村课堂”这一平台丰富的留学生资源,结合他们专业领域和关注话题,聚焦乡村发展、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事,陆续邀请了40余位来自美、英、俄、韩等国家的留学生和在海盐的“洋居民”走进政协,参与调研并建言献策,让议事有了满满的国际范,让协商在“县”场有了新视角。同时,留学生们还通过个人账号,将协商场景分享到国际社交平台。今年5月,在通元镇举办的“谋矿山蝶变,探乡村共富”专题协商议事活动,3名外国留学生与政协委员、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乡村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通过邀请国际友人参与基层协商,海盐县政协不仅丰富了参与主体,更在共商发展大计中融入了多元文化视角,为讲好海盐故事、提升发展能级开辟了新渠道。”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副教授张贯磊评价道。
浙江省文化特派员、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丛天落多次带领留学生到海盐参与协商,深有感触,“中外学生、村民代表、政协委员围坐一堂,围绕乡村文旅升级、国际传播等议题深入讨论。留学生提出的多语言导览、跨境直播等建议,与本地规划碰撞出火花,这正是‘国际范’协商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海盐县持续推进国际传播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多元交流平台。一批又一批的国际友人通过亲身经历,向海外介绍海盐,让更多人了解海盐,也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