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浙江省温岭市行政大楼会议室里,一场汇集全国各级人大工作者、专家学者与基层实践者的深化“参与式预算”工作座谈会举行。会上,一部刚刚问世的浙江省级标准——《公众参与政府预算审查工作指南》(下称“《指南》”),引发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深度探讨。

这部指南,不仅为公众参与政府“钱袋子”监督提供了清晰的“说明书”,更标志着发轫于温岭、已砥砺探索二十年的“参与式预算”改革,完成了从基层实践到全省规范的深刻蜕变。
一部标准解决民主难题
11月3日,《公众参与政府预算审查工作指南》正式发布。这份指南的诞生,源于一个长期困扰基层民主实践的难题:公众参与预算审查,如何从“听得到声音”走向“看得见效果”?
“过去,公众参与常常陷入‘想参与没门路、有热情没方法’的困境。”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明连道出问题核心。她手中这份十几页的指南,承载的却是沉甸甸的民主分量。
标准将抽象的民主理念转化为了可操作的“技术语言”。比如,标准明确规定参与人数控制在30至100人,随机抽选比例需达75%至85%。“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蕴含着既要防止‘被代表’,又要避免‘大呼隆’的民主智慧。”朱明连解释道。

标准构建的民主闭环更显匠心。意见跟踪章节的设计深意,是从意见提出、研究处理到精准回应,都建立了全流程规范。这就像给民主装上了GPS,确保每一条民意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标准的诞生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民主实践的生动展示。从2022年10月启动预研,到2025年11月正式发布,起草组的足迹遍布杭州萧山、温州龙湾、绍兴上虞等地。历时3年,标准起草组共召开了30多场座谈会,收集了92条意见建议,每一条意见都被认真对待。
在标准的技术细节中,处处可见民主的智慧闪光。针对预算审查的专业性要求,标准设置了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库;考虑到普通公民的参与的实效性,标准明确了重点围绕预算草案编制、资金分配、绩效目标等核心内容开展意见交流;为确保意见落地,建立了从“意见征集-处理反馈-满意度评价”的完整闭环。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让民主在实践中真正“活”了起来。

时光回溯到2005年,新河镇的一间普通会议室里,正上演着一场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对话,这便是温岭参与式预算的起点。
“那时压力巨大,政府的‘账本’第一次被拿到阳光下接受公众审视,不少同志心存疑虑。”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学明回忆道。最令他难忘的,是新河镇那场关于“买车还是修敬老院门”的预算辩论。“代表们争得面红耳赤,但这种‘争’,恰恰争出了民主的真谛。”
制度的种子一旦播下,就会在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2010年,建立“参与库+专业库”,收录了4万余名公民和500余名专业人士;2013年,率先实行人代会部门预算票决制;2014年,温岭实践被写入新修订的《预算法》第四十五条,完成了从基层探索到国家立法的升华。
“温岭实践为国家制度设计提供了重要来源。”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周兴武认为,这段历程,是从初期探索、法律完善到各地实践的完整演进。
温岭市人大预算工委原主任刘永标作为亲历者,用三个“时代”生动概括了参与式预算走过的二十年历程:“起初的‘乒乓球摇号时代’,要手工整理10多万人的名单;到了‘两库选取时代’,建立了4万多人的参与库;现在迈入‘一键生成时代’,民主变得触手可及。”
泽国镇人大主席王宇峰讲述的一个案例,生动展现了这场“预算改革”的深度。2023年,在审议“牧屿、联树小集镇整治”项目时,代表们发现242万元的预算远远不够。“我们联名提出预算修正议案,要求从其他项目调出500万元。经过40分钟的激烈辩论,最终以68票赞成获得通过。”王宇峰说,“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民主决策改变了资金流向,带来了治理优化。”
与此同时,数字化浪潮为这场民主实践注入了新动能。会议现场,朱明连现场演示了“参与式预算数智在线”系统:“现在,一位渔民代表通过手机就能对部门预算提出质询,系统会全程追踪督办。三年来,平台促成预算调整4.39亿元,每一分钱都闪耀着民主的光彩。”

“第一次参加预算讨论时,我以为只是走个形式,后来才发现我们的建议是有效的。”温岭市人大代表蔡永乾说。他与几个代表一起推动横峰街道“口袋公园”项目从建议到被列入预算并变为现实。“现在每次经过这个公园,看到孩子们嬉戏玩耍,感觉老百姓在实实在在当家作主。”
这种转变不仅发生在普通代表和公民身上,也深刻影响着政府部门的工作者。王林震是温岭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财务科科长,同时也是温岭市人大预算专家库的成员。“作为‘考生’,我要接受代表质询;作为‘考官’,我要审查其他部门预算。这种角色转换让我深刻认识到,民主不是对立,而是共建。”
这一实践的价值,也获得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开平持续追踪温岭实践十五年:“2005年,温岭开展了著名的采用乒乓球摇号的协商式民意调查,邀请村民共同商谈预算分配。二十年后,温岭不仅坚持了下来,还实现了数字化迭代。这种持续创新的精神,是温岭经验的可贵之处,也是中国民主保持活力的密码。”
数据显示,二十年来,温岭参与式预算已累计吸引12多万人次参与2400多场民主恳谈,促进政府调整预算近50亿元。市镇两级人代会通过预算修正议案157件,修正预算1.36亿元。2022年上线的“参与式预算数智在线”系统,三年来收到意见建议1415条,促进吸收意见572条,调整预算安排4.39亿元。
“20年的参与式预算民主实践,是跨越任期界限的使命接力,”朱明连表示,正是无数人的非凡坚持与代代相传的接续奋斗,让根本政治制度从纸面走进人心,让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彰显。
将所有这些个体的感受、实践的成果和理论的思考融汇贯通,温岭的探索道出了支撑这场二十年民主实践的关键所在——民主的土壤、党委的重视、人民的支持、人大的坚守、时代的呼唤。这五大因素,如同手的五根手指,握成了推动民主进步的拳头。而其中灵魂,正是制度的初心与人民的向往。(作者 颜静)(温岭市委宣传部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