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宁波城中村改造系列报道⑬14天签约清零且“零信访零投诉” 北仑“征安双保”破解攻坚难题
2025-11-14 16:49:52   来源:甬派客户端

  14天完成111户征迁全流程“四个100%”——意愿征询、丈量评估、协议签订、房屋腾空全部清零,且实现“零信访、零投诉”;同步完成295户群众安置,选购商品房324套,房票安置率达100%。在甬舟铁路东岗碶段征迁及依山集中安置工作中,北仑区小港街道创新推行的“征安双保”攻坚模式,实现了“征迁有速度、安置有温度”。

  小港街道通过搭建“智慧农拆”数字化平台、构建“条块结合、专班攻坚”机制,以清单化管理、数字化赋能、专班化推进的组合拳,在充分排摸民情民意基础上,形成了从征迁启动到安置落地的全闭环保障体系。

入户丈量。入户丈量。

  专班聚合+阳光操作 凝聚攻坚合力

  征迁攻坚,机制先行。小港街道组建攻坚专班,构建“1个总指挥部+2个职能组+N个包户小组”的“1+2+N”攻坚体系,建立“日调度、夜走访”工作机制,累计入户100余次,精准解决过渡安置、房屋买卖等疑难诉求45项。针对部分农户因房价波动对安置房信心不足的顾虑,专班主动联合区住建局、房产公司召开“安置房价值说明会”,通过周边房价走势对比、配套设施规划展示等方式,彻底打消群众疑虑。

  在攻坚策略上,街道创新实施“先核心、后外围”分步推进法,优先攻克红线内21户签约任务,以“首战即决战”的成效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在此基础上,通过“以签促签”“一户一策”精准攻坚,仅用14天就完成环线内33户、线外78户的签约清零。全程坚守“阳光征迁”底线,严格执行“三公示一公证”制度,将征迁政策、评估结果、补偿方案全程公开,并引入公证处对签约流程全程录像存档。对争议较大的房屋评估结果,邀请第三方机构复评并公示,累计修正误差32处,让“一把尺子量到底”成为群众共识。

  数字赋能+精准预警 提升攻坚效率

  数字化手段为征迁攻坚注入了“智慧基因”。小港街道升级“智慧农拆”2.0平台,整合征迁户档案、房屋测绘、签约进度等全流程数据,实时生成“一户一档”电子台账,签约率、腾空率等关键指标动态更新,实现征迁数据“一网统管”。

  依托平台数据沉淀,街道建立风险预判机制,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锁定宅基地纠纷、补偿争议等高频风险点,生成“红黄蓝”三色风险图谱,提前制定应对预案。联合司法所、调解员组建“流动调解队”上门疏导,累计化解潜在矛盾28起,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零上交”。针对群众关心的房价走势、房票使用等问题,街道创新线上宣传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村民微信群推送政策图解、案例解读10余篇,印制宣传图册200余份,确保“政策听得懂、流程看得明”,累计化解群众疑虑120余起,推动线外房票安置率达到100%。

签约现场。签约现场。

  暖心服务+前端化解 彰显安置温度

  为让群众“拆得放心、安得舒心”,小港街道组建由包村领导、联村干部、村社干部组成的入户团队,逐户确认安置对象、核实房票转移情况,在房票高换手率的情况下,完成701户安置对象建档立卡,重点标记潜在纠纷群体并提前介入,确保安置名单“100%覆盖、100%参与”。

  针对安置体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街道主动对接区征迁办、住建局、交通局等部门,全力保障安置现场停车、水电气等配套要素供应。在安置场地布局上,科学划分选房室、购房室、房票调剂室、政策解释室等功能区,通过人员分流实现“流程不交叉、现场井然有序”。为高效化解安置过程中的矛盾纠纷,街道引入“依山调解室”,邀请资深调解专家与村党支部书记联动,成功化解分房选房纠纷10余起,自安置工作启动以来,未发生集体群访及大规模舆情事件。

  目前,这一“征安双保”模式已在小港街道22个征迁行政村全面推广,不仅为甬舟铁路等重点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更让征迁安置真正成为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甬派客户端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沈超 曹燕萍 张梦梦)

[编辑:马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