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宁波城中村改造系列报道㉒北仑周隘陈村:从“脏乱差”的城中村变身为“生态富村”
2025-11-14 17:25:04   来源:甬派客户端

  “以前垃圾遍地、违建林立,现在出门是口袋公园,散步能赏河岸夜景,年轻人还能在家门口喝咖啡、品日料,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周隘陈村村民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这座城中村的蝶变之喜。

  作为城中村整治的生动实践,周隘陈村以环境整治为基础、数智治理为支撑、业态创新为引擎,走出了一条“颜值”“治理”“活力”同步提升的改造之路,从昔日“脏乱差”的城中村蜕变为生态富村。

村庄俯瞰图村庄俯瞰图

  环境大整治破局 旧村改出新面貌

  周隘陈村地处北仑区大碶街道核心区域,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由于靠近地铁站,交通便利,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于此。最多的时候,这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了近万居民,环境问题和治理问题随之而来。乱丢垃圾、占道经营、违章搭建……这些乱象成为了村民们的心病。

  为了彻底改变村庄的形象,周隘陈村开启了漫长的城中村改造之旅,以“绣花功夫”推进更新改造。

  该村以点带面,逐步改造村子的角角落落。首先从最为棘手的拆除违建开始,说服村民拆除私自搭建的畜圈、雨棚等,并推进综合整治改造,建成、完善了小公园、小花坛、小健身场所等功能性休闲区域。看到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们化被动为主动,开始主动要求清理自家房前屋后、拆除私搭乱建,累计共拆除违章建筑1000多平方米。

  从拆除违建到雨污分流,从路面硬化到绿化提升,一步一个脚印,让村庄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曾经脏乱差的漕底小公园,如今新建了千米健身步道,沿途补植了乡土树种,沿河岸铺设景观灯带,打造出了宜人的绿色休闲空间;野草丛生的荒地改造成停车场,停车位增加到了600多个,基本解决了村民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就连两座乡村公厕也完成了“变形”,成了村民交口称赞的“星级卫生间”。还配套了文化礼堂、养老驿站、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这座体量庞大的城中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跨越,村民的心也暖了。

村咖村咖

  数智治理提效,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针对村居混杂、外来人口多的治理难题,周隘陈村搭建村级综合信息指挥站,依托“村社智管家”基层自治平台与街道“智瞰大碶”指挥系统,通过高位瞭望、AI数据分析实现村情一屏通览、指令一键响应。

  充分运用“村社智管家”民情日记、组团服务、研判预警、体征画像、工作评估等模块功能的信息池,以及探索把“一键受理、双线流转、三级处置、四方评议”的“网格说事”延伸到“河畔·共话”村务直播,构建村域全量信息池和数据池,以数字化手段分析治理痛点难点,实现“区级―街道―村社”三级部门业务联动、信息共享、数据互通,为提高群众满意度、提升治理效能打好信息基础。

  依托“村社智管家”平台,周隘陈村自主开发“红邻帮·智慧周隘陈”应用场景平台,丰富邻里互助、垃圾分类、违章停车、租房信息、智慧养老等功能模块,实现数据一网联通、治理一屏掌控、服务一键智达。同时,周隘陈村还为独居老人、困境儿童免费安装智能家居综合服务系统,与“红邻帮·智慧周隘陈”平台实现双向对接,为老人和孩子提供全天候安全防护。平台运行三年来,共闭环处置问题232个,覆盖服务群众近千人。

村民会客厅村民会客厅

  业态创新赋能,激活乡村“新动能”

  周隘陈村深耕“小陈大作”共富品牌,全力构建“品牌+”特色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产品与手工制品,通过源头保证质量、重塑销售维度、升级推广营销水准等多项服务举措形成品牌效应、共富效应、平台效应和融合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力。引进文旅运营商对周隘陈村进行统一运营管理,进一步策划和完善周隘陈村亲子研学项目。

  同时,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推行“统一招租、统一管理”模式,引入潮流业态。例如将村集体闲置的农村库房,改造成为“坐·coffee tea”咖啡馆,与门前岩河相映成趣。在引入“坐·coffee tea”咖啡馆、“作·深夜酒场”日料店、文创小店等新潮业态的同时,保留村民熟悉的香酥鸡等传统美食店,让潮流感与烟火气共生,既吸引了年轻群体打卡消费,也留下了乡情。

  业态的升级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大幅增长,2024年村总收入达650万元,较十年前增长270%,实现了“环境改善、产业升级、村民增收”的多重效益。

  如今的周隘陈村,白天可享咖啡书香,夜晚能赏河岸夜景,传统烟火气与现代潮流感相映成趣,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甬派客户端记者 周科娜 通讯员 沈超 曹燕萍 朱超翼)

[编辑:马牧青]